连续两日,两场史诗级对决,“苏超”两场淘汰赛用近乎复刻的剧情,为双节献上最燃大礼。10月4日南京奥体中心的绝平与点球决胜,10月5日徐州奥体中心的攻防反转,两场比赛近10万人现场见证的胶着与精彩,终究要归于“热爱”二字的注解。
球迷的热爱,是赛场最震撼的背景音。10月4日,61355名观众让南京奥体中心化作蓝色海洋,主队球迷的人浪与客队连云港球迷带来的助威声交织共鸣。次日的徐州奥体中心,全场呐喊从开场延续到点球大战最后一刻。
而更动人的则是胜负之外的格局。南京奥体中心,赛后连云港球队把最持久的掌声和最嘹亮的歌声送给了惜败的客队;徐州奥体中心,主场观众不仅用掌声与呐喊安抚主队,也向泰州队门将戴曜城的神扑致敬。正是这种跨越输赢的包容与热忱,让“苏超”赛场上的每一次攻防都有了情感重量,也让赛场成为纯粹的狂欢之地。
球员的热爱,是竞技最硬核的驱动力。连云港门将李涛赛后的热泪,道尽了“十年等待一场全场比赛”的坚守,也恰是这群“苏超”球员的缩影。南京队虽有中超球员冯伯元补强,却在连云港队的铁血逼抢下屡屡受挫,直到补时阶段仍被对手点球绝平;徐州队临时征召三名职业球员力求晋级,却挡不住泰州队四罚全中的执着与门将的神级发挥。
“苏超”赛场上从来就没有“躺赢”的剧本,有的是大学生与外卖员的并肩拼抢,有的是老将和年轻一代的咬牙坚持。而这些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在职业与业余球员的碰撞里,唯有对足球的赤诚不分高低。
从“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玩梗出圈,到如今点球大战中屏住呼吸的全民揪心,“苏超”的蜕变正是热爱的胜利。球迷用掌声消解了胜负的沉重,球员用拼搏填补了职业与草根的鸿沟。当戴曜城扑出点球时的嘶吼与李涛的泪水交织,当两地奥体中心的欢呼穿越夜空,“苏超”淘汰赛阶段的这两场比赛,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了江苏足球人对“昨天”的遗憾释怀,对“今天”的激情释放,更是对“明天”的梦想萌芽。
热爱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近10万双挥舞的手臂,是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是胜负之外的掌声。这便是“苏超”名场面不断的密码,也是足球最动人的模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夕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