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登基称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作为女性的她能勇敢地打破传统,挑战男性的权威,最终掌握了最高的权力,统领整个国家。她不仅号令天下,还让许多曾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文臣都屈服于她的权威之下,享受着她的尊崇与钦佩。这种成就,堪称空前绝后。
然而,武则天的权力并非唾手可得。从她的妃子之争、与皇后的斗争,到与文臣、武将的博弈,再到与自己的儿子、丈夫争夺权力,武则天的权力之路充满了曲折和危险。她曾陷入生死关头,但凭借非凡的智慧、胆略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她最终笑到了最后。
武则天的起点并不高。年轻时,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十四岁时进入宫中,一直到二十六岁才获得一些小小的晋升,整整十二年都在原地踏步。然而,当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迅速抓住了机会,凭借她的美色吸引了李治,获得了再次进入宫中的机会。
尽管在太宗死后,她被迫剃发为尼,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凭借敏锐的眼光,她找到了生存的突破口,并抓住了李治这一关键人物。后来,经过感业寺的磨砺,武则天深知,唯有权力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于是,她开始了她的斗争生涯,这一斗便持续了四十年。
为了成为皇后,武则天经历了无数的权力斗争。她击败了萧淑妃,逼迫王皇后下台,并用残酷的手段对待她们,让她们含恨离去。为了能够在朝堂上发言,她甚至亲手除掉了三朝元老长孙无忌;为了保住皇后之位,她不惜牺牲了上官仪。
高宗病重时,武则天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实际掌握政权,并且连续执政了16年。在这期间,她废立了李显和李旦两位皇帝,镇压了徐敬业的叛乱。即便有裴炎以徐敬业叛乱威胁要迫使她退位,武则天也毫不退让,最终处死了曾支持她的宰相裴炎。
武则天不择手段,逐步削弱李氏宗室的权力。当她通过李忠与李贞的谋反,铲除了李氏的其他后代后,便开始稳固自己的统治。
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众多挑战下正式称帝,建立了新的政权——周朝,自称“圣神皇帝”,顺利实现了自己的改朝换代。
在她的治理下,国家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她通过科举和武举选拔人才,让有才之士都能为她所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然而,武则天晚年,因宠信一些面首,纵容他们在宫中作乱,导致了政治腐败。当她因病重,疏于政务时,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最终武则天明智地选择退位,宣布由李显继位,自己退居上阳宫。
十一个月后,武则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留下了遗诏,要求与高宗合葬在乾陵。
作为一国之君,武则天为何没有为自己建一座单独的皇陵,而是选择与高宗合葬呢?这其中深藏着她的智慧。她知道,如果她单独修建陵墓,李唐子孙必定会对她心生不满,甚至可能会挖掘她的坟墓进行报复。然而与高宗合葬,后代子孙便不会轻易动她的陵墓,因为这会被视为对先祖的不敬。
此外,武则天还深知,如果她建自己的皇陵,李唐的后代或许不会为她祭祀。而与高宗合葬,李唐的子孙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祭拜她。她的这一举动,显得格外周到与深远,也展现了她比常人更为清醒的政治智慧。
通过这一举措,武则天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政治教训——在权力斗争中,必须审时度势,做出最有利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