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一天,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不但吃到了学校送的月饼,校园卡里还多了150元的“临时生活补贴”。据媒体报道,10月1日上午校方工作人员介绍,确实给数万名学生每人发放了150元钱。
极目新闻图
发放150元过节费且未提前通知,学生自查余额才发现到账,这种“闷声宠学生”的操作瞬间得到很多点赞。“突然的惊喜最动人”,学生确实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150元的过节费,从数额上来说不算特别大,但这份心意却足以证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来不只是口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不仅要塑造学生的知识体系,更要呵护学生的情感与尊严。今年的国庆假期时逢中秋佳节,在这个喜庆团圆的节日里,也许有些同学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留在校园里。拿到150元之后,立马就可以直接用来食堂就餐、洗澡打水等日常消费,让一份来自学校的关心落地成为“可感知”的实惠和便利。
据安徽媒体报道,该校还提前准备了39983份月饼,覆盖全校学生。
有网友说:每位学生150元过节费,看上去不多,但如果一所高校有数以万计的学生,这笔钱也不是说拿就能马上拿出来的。这说得也没错,各地各校的现实情况不同,财务状况也不一样,没有必要放到一起比较。充分肯定安徽师大向学生发放过节费的做法,不是要求其他学校都来效仿,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发放过节费背后牵挂学生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徽师大的150元过节费,也是一面镜子。每一所高校其实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关心一下那些因为种种原因留守在校园里的同学。可以是让大家一起到食堂来聚餐,可以是发放一些小礼品,甚至可以是一句温暖的问候,高校应该如何“关怀学生”没有标准答案,但重要的是有没有用心去做。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有言,“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发放过节费,但没有在事前张扬、宣传,这份“低调”说明高校确实把学生当成“需要被重视的人”。也许在若干年以后,该校的同学早已经毕业,走向社会,但当他们回首大学生活时,或许还会想起那个拿到过节费的时刻,永远记住母校的那份美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