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播出了一期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访谈节目,而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访谈。
就在不久前的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了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更早一些的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在这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显然,汽车行业急需破局也必须破局,才会迎来健康持续的壮大发展,更好地驶向全球市场。
这次访谈,正是基于上述背景。面对主持人的真诚“刁难”,魏建军更真诚地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他说长城汽车会始终保持对造车的敬畏,会始终以“诚信和良心”价值观固守本心,通过夯实内功与全球开拓的双轮驱动,结合多元、理性的技术选择,向着破局的方向扎实迈进。
依然是耿直、坦荡的魏建军,但这次他打开了长城汽车最深处的那扇门,让人终于一窥究竟。
想要销量,但更要诚信和良心!
“我们也想更高质量地获得市场占有率,但是我们不能造假。”这是魏建军对主持人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诚如主持人所言,在资本和市场的压力下,很多车企已将市占率视为最高甚至唯一目标。为了在销量排行榜上靠前,有部分企业出现不理性竞争行为。
长城汽车要怎么做?魏建军表示坚决拒绝为了销量而造假,“不能违法乱纪伤害行业,我们的初衷和动作绝不能变形,我们的价值观一定要坚持下去。”
长城汽车的价值观,正是“诚信与良心”。在魏建军看来,这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基石,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与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现代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资本,资本是企业发展的血液。魏建军直言尊重资本,不讳言长城汽车同样需要资本的支持,但他更坚定地表示:“我们绝不被资本裹挟。”
这句话背后,是他对资本的深刻洞察。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和短期性,一旦被资本裹挟,企业就会被迫放弃长期战略,去追逐短期数据(销量排名、月度交付量、股价波动),从而导致动作变形。
而企业动作变形,牺牲的是自身长远健康,破坏的是行业健康发展环境,损害的是整个“中国汽车”的形象,透支的是中国汽车的未来,是在给中国汽车编织困境和牢笼。
中国汽车要破局,就必须回归诚信和良心,坚持底线思维,回归造车本质。
“不要数据造假,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过度营销,要把诚信和良心做好”,魏建军说,“有了良心,才能升华到爱心,才能令用户满意,对员工友好,对社会和国家有益”。
魏建军说自己是幸运儿,青春韶华搭上改革开放快车,虽是初中毕业也能从事自己热爱的造车事业。“是国家和时代给了我机会”,魏建军说,“我是非常幸运的,我也应该特别珍惜”。
或许正是因为心怀感恩,魏建军重视造车以来的每一次机会和考验,面对当前行业破局之需,他首先给自己和长城汽车制定了“四项不为”行为准则:不被资本裹挟、不做过度营销、不逐短期利益、不损产业生态。
他说:“从原来路上看不到汽车,到今天这么多汽车,我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汽车制造大国,正在向汽车强国迈进。我们再努一把力,耐住寂寞再走20年,‘汽车强国’这个标签,真有可能落到咱们中国头上。”
坚持创新与出海并进,守正出奇
除了要坚守诚信和良心,魏建军认为汽车行业要破局,可以从“向内求”和“向外走”两方面着手。这也正是他分享的长城汽车两大发展观:夯实内功,坚持创新投入;开拓市场,站位全球视野。
魏建军是这么说的,长城汽车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长城汽车在研发上大手笔砸入真金白银,在基础设施上打造顶级研发验证体系,在技术上追求全链路、多路径自立与创新,在体系与文化上坚持流程再造与“底线思维”质量哲学。
这些举措帮助长城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具备坚守造车底线的实力和底气,同时也使得长城汽车的产品在高端市场的销量和口碑都持续提升。
来看看长城汽车都做了什么。
在基础设施上,他们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安全试验室,可进行多角度碰撞测试,能模拟9000种复杂道路突发状况,为车辆安全性提供顶级验证保障。他们建成了国内车企独一无二的环境风洞试验室,用于测试车辆的热管理、空调性能和空气动力学。
在技术上,他们坚持技术多元化和关键技术垂直整合。他们自主研发了4.0T V8发动机及9AT/9HAT变速箱破,打破了国际垄断。又创新推出了Hi4混动技术,实现“四驱性能,两驱能耗”,并衍生出Hi4-T(越野)、Hi4-G(商用)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旗下蜂巢能源不仅供应电池,更在电池安全、能量密度上持续创新。欧拉品牌则坚持100%正向研发纯电平台。他们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实现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突破,氢能重卡安全运营超1500万公里。
他们还自研了Coffee Pilot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OS 智能座舱系统,以及基于RISC-V架构的车规级MCU芯片“紫荆M100”。并通过森林生态实现核心零部件高度自研和可控,供应链安全和迭代效率均因此得到提升。
关于智能化,魏建军在这次访谈中抛出了“燃油车也能实现智能化”的观点。他说长城汽车从来没有把智能化从燃油车上排除,而且早在10年前新势力还未进入,新能源汽车还没有蔚然成风的时候,长城汽车就已经进入了智能的数字化时代。
在长期与发动机ECU、与复杂的变速器各种代码打交道,又熟稔控制电机的智能驾驶软件其实相比发动机和变速器更加简单后,魏建军发现:燃油车要实现智能化一点障碍都没有,芯片功耗在今后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省电,这为燃油车智能化更加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城汽车还坚持着严格的流程体系和“底线思维”的质量文化等软实力内功,其建立了国际标准的整车研发流程和产品验证体系,确保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可控、可靠。魏建军强调“良心造车”,将安全、可靠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这种文化渗透到全员,确保了最终产品的高品质和耐用性。
长城汽车“开拓市场,站位全球视野”方面的实践,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整车出口,演进为一种深刻的“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战略。其核心在于将自身的全球战略与深度融入本地市场相结合,通过“生态出海”模式,在海外市场构建从研发、生产到营销、服务的完整价值链。
总结而言,长城汽车的这两个发展理念,共同描绘了一条通往“全球性车企”的路径:通过持续不断的“内生性”增长锻造强悍的体魄,再通过积极进取的“外延性”扩张将体魄的价值在全球舞台上最大化,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战略飞轮。这不仅是长城汽车的生存之道,或许也是所有志在全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值得深思的范本。
笃行“四化战略”,勇立破局潮头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是对长城汽车价值观和发展观的分享,那么对于“中国汽车如何破局”,魏建军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这便是长城汽车的“四化战略”:油电平等化、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战略全球化。
“油电平等化”,于长城汽车自身而言,是为了消除用户因动力形式不同而产生的体验落差,使用户无论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获得同等水准的智能化体验、驾乘品质和服务保障。
于行业而言,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必然是由国内驶向全球。单一的技术路线就像只有一张风帆,既不利于快速行进,也无法对抗复杂的海上风险。而油电平等化,就如同为全球化航船又升起一张风帆。
而“泛内燃机化”,魏建军说其逻辑就是给内燃机加上点电,使之更加完美。世界上没有一种动力能解决所有问题,但结合起来就不一样了,泛内燃机化将很好地弥补内燃机的缺陷。
长城汽车在高效燃油发动机、混动(Hi4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市场份额。坚定推行泛内燃机化,不仅有利于其燃油和混动市场基盘的巩固和扩大,更是保证了在全球化这一课题中不偏科。
对于“新能源多元化”,魏建军认为这是应对变幻莫测的全球化竞争所需。坚持新能源多元技术储备,拒绝“押宝”某一种技术,企业安全系数更高。事实上,凭借多元化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长城汽车正在全力提速全球化进程。
最后是“战略全球化”,站在观察者角度,这是一个宏大命题,但站在企业角度,却是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核心引擎与终极考验。
就长城汽车而言,全球化是其早已开始的步伐,早于国内市场疯狂的竞争开始前,长城汽车就已布局全球生产、研发和营销体系。这也令其率先品尝了全球化的甜头,仅2024年,长城汽车就取得了海外销量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的业绩,海外收入占比达到39.7%。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的“生态出海”快速扩张,其泰国罗勇新能源工厂、巴西圣保罗工厂,堪称“生态出海”典范。年产能达8万辆的泰国罗勇新能源工厂,不仅实现了40%的本地化率,并带动了蜂巢能源等零部件出海,以及当地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
巴西圣保罗工厂作为长城汽车海外第三大全工艺整车制造中心,集焊接、涂装、总装等完整工艺于一体,初期年产能为5万辆,今年8月已正式投产。长城汽车已计划将该工厂本地采购比例提升至35%,并在人才和文化上积极推动本地化融合,长城汽车也因此获得了巴西“最佳雇主品牌”认证。
“长城汽车将更加全球化”,魏建军说,“去与那些更优秀的标杆公司竞争”。这意味着其全球化进程将进入“高质量深耕”阶段,全面从“中国汽车的出口商”转型为“扎根全球市场的本地企业”,最终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技术领先、质量可靠、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这条路显然更具挑战,却能构建起更持久、更健康的全球竞争力。这条路,也是汽车行业破局的终极答案,是中国汽车的共同征途,更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启示。
汽车产业发展是场漫长的马拉松,所有短视的投机主义终将被时代抛弃,所有喧嚣困扰的解题思路都只有长期主义。魏建军的答案与长城汽车的实践,都会成为这场马拉松赛别有意义的记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