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加速推动中国潮流文化走向世界?
创始人
2025-09-29 20:20:40
0

面对当前国际舆论场上仍存在的“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中国媒体面临如何突破西方叙事框架、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挑战。依托强大的全球报道网、中外联合报道团队及视听传播技术优势,CGTN以“酷中国”为主题策划制作了系列报道,通过敏锐捕捉国际舆论热点,以自主议题设置打破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困境;创新启用外籍记者视角诠释中国文化的国际感召力,搭建文明互鉴之桥;深度挖掘潮玩、电竞等新兴产业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节目形态多元化与国际媒体合作的双轮驱动机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些实践不仅彰显了国家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力,更为破解中国形象自塑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

借势国际舆论热点:

以主体性视角巧设议题,

探索中国形象的自塑路径

今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如何变酷了》(How China became cool)的文章[1],从西方视角系统性探讨了中国在文化、科技、消费等领域显现出的新锐影响力。文章指出,越来越多外国年轻人觉得中国很“酷”,中国的游戏、潮玩、电影等文化产品正在引领国际潮流。无独有偶,今年6月,法国《回声报》的《亚洲杂志》季刊主编皮埃尔-安托万·多内撰写文章《中国与美国:全球软实力的惊人转变》[2],文章引用全球知名民调机构益普索对全球民意支持率的统计:中国的支持率为49%,美国则为46%。此外,美国晨间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的全球净好感度评分升至8.8分,而美国则降为负1.5分。

以上权威民调结果表明,中国软实力的全球认可度正在发生飞越。英国《经济学人》、法国《回声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软实力跃升的关注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积极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际舆论场长期存在的对华认知偏差正在发生积极转变。然而深入分析可见,此类报道对中国文化现象的解构与软实力评价始终难以摆脱他者视角的局限。在此背景下,当“中国变酷了”成为全球热议话题之际,中国媒体亟待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通过创新性的国际传播实践,突破长期以来中国国际形象主要由他塑主导的传播困境,积极构建具有主体性的国家形象自塑。

今年初以来,CGTN围绕《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爆火等文化现象,策划推出了众多反映中国软实力跃升的主题报道,并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后,积极围绕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文化消费升级、国际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自主策划,推动中国前沿文化走向国际。在《经济学人》等国际主流媒体有关中国软实力的文章发表后,CGTN敏锐捕捉到“中国变酷了”这一议题的国际舆论热度,策划推出《中国有多酷》和《潮酷中国》两个系列融媒体报道,以中国媒体的主体性视角回应全球关注,致力于对“酷中国”现象进行多维诠释和立体展现,积极推动中国形象从他塑向自塑转变,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CGTN通过“酷中国”系列主题报道,强化自主议题设置能力,创新国际表达方式,推动中国叙事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让中国故事真正融入世界语境。

以文明互鉴为桥:

外籍记者视角下的“酷中国”多元呈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论述,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这一理论体系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讲好中国故事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也要树立世界眼光,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同时,在国际传播中,要让中国故事更好地融入世界语境。

如何在报道中体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以何种方式让中国故事更好地融入世界语境?这是中国媒体进行国际传播实践创新时需要深入探索的命题,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关键突破口。

在推动“酷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的过程中,CGTN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依托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海外专业报道力量,CGTN在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其中,多元文化背景的外籍报道团队成为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国文化的关键力量。基于这一优势,CGTN在八集系列融媒体报道《中国有多酷》中,邀请伊朗、巴西、菲律宾、德国等六国海外报道员深入河南、广东、江苏等地,通过外籍记者的亲身体验和独特视角,从中医养生、AI考古、微短剧创作等多角度,生动诠释当代中国的创新活力与文化魅力,体现不同领域的中国“有多酷”。

在《中国有多酷》系列报道中,伊朗报道员前往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深入探访甲骨文研究与AI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这一选题设计具有多重深意:首先,甲骨文与楔形文字作为中华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古老象征,通过伊朗记者的视角,自然构建起文明对话的桥梁;其次,考古学与人工智能的跨界结合,既代表着历史与未来的碰撞,又凸显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中国方案。报道中,伊朗记者不仅惊叹于AI技术破译甲骨文的突破性进展,更由衷期待这项技术能应用于楔形文字的解读。这种情感共鸣使中国创新的故事获得了超越文化隔阂的传播效果。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和微短剧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先锋力量。根据统计,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投放的海外短剧应用达237款,同比增长近四倍,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2.7亿次[3]。中国公司率先在海外推出了竖屏短剧应用程序ReelShort,该平台推出的《命中注定我的禁忌阿尔法》(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等作品均为北美市场的爆款短剧[4]。中国微短剧的火爆不仅让中国影视行业迎来新的增长点,也使微短剧成为“中国很酷”的代表性名片之一。为此,菲律宾报道员赴东莞“竖店”影棚,沉浸式体验微短剧拍摄。在体验式报道中,外籍记者穿上古装行头,扮演身怀绝技的功夫女侠,零距离观察中国微短剧的制作流程,记者以现场感和体验感极强的Vlog短视频生动展示了微短剧制作流程,并揭示其火爆背后的文化密码。此外,巴西报道员还体验了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第一次获悉自己的体质和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方式建议,并展示了中国药食同源的养生食谱。

CGTN充分发挥全球报道网优势,以“外眼”视角诠释中国文化的“酷”元素,报道团队中既有外国记者也有中国编导和后期团队,以融通中外的报道理念和制作方式,使中国故事的讲述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让海外受众在共情中理解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有效提升了作品的国际传播效能。

从文化基因到潮流趋势:

潮玩与电竞产业中的文化自信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5]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化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向中国媒体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有效呈现各行业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实践?如何通过专业报道彰显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这一重要课题,CGTN通过六集精品系列《潮酷中国》展开深入探索与实践。该作品系统性阐释了中国潮酷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力的内在缘由,通过聚焦潮玩产业和电子竞技两大具有代表性的领域,深入剖析了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揭示了文化创新实践不仅是促使中国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更彰显了“Z世代”在文化传承中的主体性作用——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最终塑造了当代中国独特的“酷”文化内核。

《潮酷中国》分为潮玩篇和电竞篇。潮玩篇从产业的升级与出海、影视游戏联动对行业的催化作用、潮玩热背后折射的社会情绪需求等角度,综合呈现中国潮玩引领全球风尚的内在机理。在视觉呈现上,记者娴熟运用AI技术,为静态实拍的潮玩产品赋予拟人化的动作(如眨眼、跳舞、吃蛋糕等),以鲜活有趣的动效大幅提升作品的视觉表现力,更实现了对潮酷美学理念的具象化表达。在内容选取策略上,该系列将报道重心从市场现象(如“拉布布”的商业成功)转向文化本源,挖掘新颖题材,重点呈现了融合东方美学精髓的创意产品,特别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十里红妆”“醒狮”等国潮主题DIY玩具在欧美日市场的广受欢迎,这充分印证了潮玩产业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中式美学成为全球审美范式中的新晋主流。CGTN通过深耕选题策划和创新表达方式,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酷”文化现象的本质——其生命力源自跳动了五千年的文化脉搏和其不可阻挡的天然魅力。

□ CGTN《潮酷中国》系列报道展示以传统中华文化为设计灵感的DIY潮玩

《潮酷中国》电竞篇三集内容以EDG战队问鼎《英雄联盟》全球总冠军这一标志性事件为叙事切入点,采用沉浸式纪实手法全程跟拍职业战队训练日常,生动展示电竞产业蓬勃发展中折射出的国家软实力。在内容架构上,主要聚焦中国电竞的人才培养体系,本土赛事IP(如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对产业规范化的推动作用,以及电竞选手的励志成长之路。以《无畏契约》世界冠军郑永康的独家专访为个案,通过其“要让欧美选手认识到中国选手的竞技实力”等具象化表达,凸显“Z世代”青年展现的文化自信与职业精神。作品还运用动态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电竞产业对文旅融合(如线下观赛旅游)及文创衍生(如战队联名产品)的经济拉动效应。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不仅揭示了电竞产业的文化属性与商业价值,更通过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轨迹,诠释了当代中国软实力建设中“文化自信、产业创新、国际影响”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节目形态创新与媒体国际合作: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双轮驱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6]。这要求我们在传播理念、内容生产、表现形式和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切实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一指导思想下,CGTN不仅注重优化选题策划和内容创作,更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全面推进内容的新媒体化转型,显著提升线上国际传播效能;充分发挥媒体外交的独特优势,拓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传播模式,全方位提升CGTN创作内容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有多酷》和《潮酷中国》两大系列通过面向海外的多平台分发与针对对象国的本土化适配,实现了破圈传播。《潮酷中国》全网阅读量超4000万,海外网民留言称,“中国设计正在重新定义潮流”。该系列还在CNBC、印尼国家电视台、孟加拉RTV电视台等海外媒体落地播出。《中国有多酷》发布后引发海外网民热议,有网民说,“希望也有机会体验中医疗法”。

除上述两个系列报道外,CGTN近年来持续探索多样化的文化传播路径,通过创新节目形态和深化国际媒体合作,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节目创新方面,2021—2024年间推出的三季融媒体项目《诗约万里》具有代表性。该项目采用中、英、西、法、阿、俄等多语种进行传播,创新性地融合短视频、纪录片及24小时跨年直播等多元节目形态,邀请驻华使节、国际艺术家、诗人及民众共同参与诗歌朗诵与文化交流,生动诠释了“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文明互鉴理念。2024年2月播出的第三季节目全球阅读量达7.3亿次,视频观看量突破1.25亿次,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在深化国际媒体合作方面,CGTN于2024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主流媒体联合发起“中亚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该项目创新合作模式,由中外记者联合制作节目并在双方平台同步播出,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媒体对话与人文交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活动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报道团队携带特制卷轴和篆刻印章,邀请中亚同行及受访者题写寄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深厚友谊进行了具象化表达,这一创意设计获得了广泛好评。

CGTN的“酷中国”系列报道实践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媒体需要敏锐捕捉热点议题,将中国文化元素与全球关注点有机结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其次,在叙事策略上,采用轻量化表达和深度文化连接的模式,传递深刻文化内涵,增强国际受众共鸣。第三,在传播主体上,充分发挥外籍记者的文化桥梁作用,通过跨文化视角增强报道对于国际受众的贴近性和感召力。

未来,中国媒体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深化对“Z世代”文化消费心理的研究,精准把握国际年轻受众的接受习惯;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与内容生产的融合,运用AI、VR等新技术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互动性;三是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网络,通过与对象国媒体的深度合作,提升文化传播的在地影响力。

CGTN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文化自信与国际表达、文化内涵与现代呈现、媒体传播与人文交流的有机统一和高效协同,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媒体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精神,继续探索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让“中国为什么变酷”的答案更加深入人心。(作者韩茜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采访部策划,刘舸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采访部主任,唐书馨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采访部制片人)

【注释】

[1] How China became cool.2025-5-20.The Economist. 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2025/05/20/how-china-became-cool.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延迟退休年龄提案延迟退休探路 ...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房产税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房产税提案 每到两会期间,房产税便成...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两会后地方或将迎来第四轮房地产刺激政策。”5日,最新或2023(历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最新或20...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公安改革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公安改革提案《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未来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许祎雯)连日来,各省份陆续召开两会。教育问题一直是市民们关心的大事,更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