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晚上,明朝皇宫里16名宫女偷偷摸进嘉靖皇帝的卧室,想用一根粗绳把他勒死。虽然这场刺杀最后失败了,但宫女在皇宫里地位最低,为啥敢冒着凌迟的风险杀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特别迷信道教,总想着炼丹长生。那时候紫禁城的安保其实很严,乾清宫里摆了二十七张床,分上下两层、九个房间,嘉靖每天睡哪张都不固定,还经常去嫔妃宫里过夜。要想行刺,得先知道皇帝当晚在哪睡觉,还得突破侍卫、太监的层层守卫。能摸清这些机密的,只有天天跟在皇帝身边、负责伺候起居的宫女。
这天晚上,嘉靖住在端妃曹氏的翊坤宫。端妃年轻貌美,是当时最受宠的妃子,她对宫女们的计划一无所知。带头的宫女叫杨金英,她和另外15个宫女(包括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等),手里攥着用多条丝花绳拧成的粗绳,趁嘉靖睡得正香,悄悄围了上去。
有人把绳子套在嘉靖脖子上,有人用黄绫蒙住他的脸,还有人按住他的手脚、胸口。嘉靖从梦里惊醒,想挣扎却动不了,眼看就要断气。可慌乱中,宫女们不仅把活扣打成死扣,还不小心在绳子中间打了个结——死扣加打结,绳子根本没法收紧,嘉靖只是被勒昏了过去,没真断气。
这时候,有个叫张金莲的宫女怕了,她觉得这事肯定会败露,就偷偷跑去向方皇后告密。方皇后一听,赶紧带着太监和侍卫冲过来救驾。很快所有宫女都被抓住了。嘉靖虽然昏了过去,但还有一口气,宫里的人赶紧找御医救命。
给皇帝看病可不是小事,治不好就得掉脑袋。关键时刻,太医院使许绅站了出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开了一副药。嘉靖吃了药,过了几个时辰,吐了好几升紫血,总算能开口说话了,捡回一条命。可许绅因为当时过度紧张,加上用药担责的心理压力,没多久就得了重病,次年去世,可见当时的凶险。
嘉靖身体虚弱,没法处理朝政,就把宫里的事交给方皇后暂管。方皇后主持审理这个案子,她让人严刑拷打被捕的宫女。宫女们熬不住酷刑,就把宁嫔王氏供了出来,说她是主谋。
宁嫔是嘉靖十年册封的,她后来失宠,在宫里的地位越来越不稳,有人说她是因为不满嘉靖喜新厌旧,才策划了这场刺杀,但这事其实有疑点——宁嫔就算失宠,也没必要冒着灭族的风险杀皇帝,她要是真杀了嘉靖,自己既不能掌权,也得不到好处,动机站不住脚。
更冤的是端妃。宁嫔在酷刑下咬定,端妃虽然没动手,但早就知道计划。可端妃是嘉靖的宠妃,嘉靖要是死了,她的荣华富贵就没了,根本没理由参与刺杀。端妃一直喊冤,直到死都说自己是被诬陷的。后来很多学者研究,都觉得端妃是无辜的。
她就是被方皇后借机除掉的——方皇后是嘉靖的第三任皇后,前两任皇后都没好下场:第一任陈皇后怀孕时,因嘉靖和张顺妃、方嫔嬉笑,投杯离席,触怒嘉靖,导致流产,几个月后去世;第二任张皇后因替弟弟求情,被嘉靖下令废黜,迁居别宫,两年后去世。方皇后自己也一直怕失宠,早就嫉恨受宠的端妃,正好借宫变除掉对手。
案子审了不到十天,结果就出来了。杨金英等16个宫女,被押到市曹凌迟处死,尸体还要枭首示众。宁嫔和端妃也被处死,但两人身份特殊,是在宫中被秘密处死,未公开行刑。她们的家族有十几个人受牵连,被流放或处死。
后来嘉靖身体好了,慢慢从太监口中知道端妃临刑前一直喊冤,他心里很后悔,也开始怀疑方皇后。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坤宁宫突然失火,方皇后被困在里面。当时嘉靖在现场,一开始想救,却被太监劝阻,最后方皇后被烧死在宫里。
不过壬寅宫变的真相,可能不只是宫斗这么简单。更重要的原因,是嘉靖炼丹给宫女带来的折磨。
嘉靖为了炼“红铅”丹药,专门从民间选了很多十三四岁的少女入宫。这种丹药需要用宫女的经血做原料,为了保证纯净,嘉靖还下令宫女们经期不能吃五谷,只能喝露水、吃桑叶,甚至强迫她们服用催经药。很多宫女因此失血过多,要么病死,要么活活饿死。
而且嘉靖因长期服用丹药,性情变得格外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比如茶水温度不对、衣服没洗干净,就责罚宫女,鞭打、罚跪是常事,不少人都被打死了。
杨金英她们这些宫女,其实都是被逼到了绝路。她们知道,就算不刺杀嘉靖,也迟早会被折磨死,不如拼一把。就算成功了,她们也难逃一死,但至少能让宫里其他受苦的姐妹少受点罪。
可嘉靖却没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他觉得自己能活下来,是因为上天保佑,反而更痴迷炼丹了。他把朝政交给擅长写青词、会拍马屁的严嵩,自己从乾清宫搬到西苑的永寿宫居住,天天忙着建道观、做斋醮,不再上朝。严嵩趁机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嘉靖还在继续选宫女入宫,为炼丹提供原料,宫里的宫女还是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