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名诗《石壕吏》曾经入选语文教材,具体哪年代记不清,只记得几十年前,笔者还在读书的时候读过。今日为什么会突然想起?因为山东临沂法官怒罚农妇十万元与诗中名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实在何等相似“。
农妇骂法官几句,就被罚了十万元,还被拘留十五天,如何不是妇啼一何苦”?法官被农妇骂几句就下如此狠手,如何不是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记录的是封建时代的人间悲剧: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酷吏为抓壮丁冲进了一个老太婆的家中。其实,老太婆家中的男人只剩一个老头子,也就是老太婆的丈夫,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老头子见酷吏来抓,他慌忙跳窗户逃跑。老太婆为拖住酷吏前去讨饶,说的是三个儿子已全部被抓壮丁,而且两个已经战死沙场,求酷吏能够放过老头子。酷吏没抓到老头子要抓儿媳妇。老太婆再次讨饶,说的是儿媳妇还在哺乳期,而且没有裤子穿(原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但是,酷吏不依不饶。老太婆只好哭求酷吏把自己抓去,自己会炒菜会烧饭。于是,酷吏连夜把老太婆押走。
当然,上述人间悲剧发生于封建时代,今天与之完全相似的悲剧不可能重演。但是,上述悲剧的缩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与法官怒罚农妇十万元,又是何等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