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一国民党将领被俘,陈毅急匆匆赶来,却被质问:“我早在1939年就想带兵投奔你们,为什么不肯收?”
这位国民党将领就是郭勋祺,和陈毅相识26年,还曾救过其性命,更在抗日战场上并肩作战过……
为什么当时陈毅没收人家呢?当年新四军有怎样的考虑?
1922年,通过陈毅的哥哥介绍,郭勋祺和陈毅成了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踢球。陈毅在《新蜀报》当编辑,经常跟好友聊马克思主义思想、自己的人生理想。
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爆发,国民党特务疯狂追捕共产党人。在合川搞兵运工作的陈毅,连夜逃到成都,找到了郭勋祺家,眼见好友狼狈不堪、只想吃饭休息,郭勋祺没再多问。
第二天中午,陈毅醒来后坦白说:“我是共产党,现在特务到处在抓我,你可以把我交给他们领赏!”
郭勋祺这才了解状况,原来好友躲抓捕呢,他不是出卖朋友的人,甚至表示可以多在自己家待几天,避避风头。
陈毅执意要当天就走,急着找党组织,哪能一直当缩头乌龟?郭勋祺知道,一个人上路九死一生,便安排心腹副官,带着全副武装的卫兵,把化装成商人的陈毅护送到码头。上船后,卫兵们围在陈毅身边,装作是在保护“大人物”。
特务们上船检查时,看到戴墨镜的陈毅身边全是卫兵,还以为是哪个大官,赶紧立正敬礼,匆匆检查了一下证件就走了。郭勋祺还给部队打电话:“我有个朋友要路过,请你们照应一下。”有了好友的精心保护,陈毅死里逃生。
1937年,担任五十军军长的郭勋祺率兵抗日,一路征战到皖南。没想到,老朋友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也在这一带。陈毅找了过来,一住就是三天半,两个老友彻夜长谈,聊得非常愉快。
郭勋祺多次支援新四军枪支弹药,1938年初夏,一次性送了3万发子弹、500套军装;同年秋天,又送了30多支步枪、1万发子弹,还请新四军的高手来给自己的部队讲游击战术。
两军关系好到什么程度?新四军的墙报上画着两只紧握的手,一只写着“新四军”,一只写着“五十军”。郭勋祺收到蒋介石的“防共”密电后,立刻让人转告,说国民党想动手了,万事小心。
这一番操作被人告密后,蒋介石心中很不愉快,这明摆着是胳膊肘往外拐,不把自己放在眼里。1939年冬天,蒋介石找了个借口,说郭勋祺“作战不力”,把他的军长职务给撤了。
消息传来,郭勋祺沉默了很久,对身边人叹气道:“我一片抗日救国的心,就这样被践踏了!”
被撤职后,郭勋祺和夫人商量,既然国民党不让我们抗日,那就投奔新四军,继续打日本鬼子。夫妻俩派人去找新四军副军长项英,表达了投奔的意愿,可项英却委婉拒绝了,认为此刻需要团结抗日,“不能给国民党以口实。”
这个回复,好比一盆冷水浇在郭勋祺心头,他耿耿于怀,自己当年给新四军送去子弹、军装,怎么说都有恩情,现在心心念念只不过是想并肩作战、一起抗日,却被干脆利落地拒绝,这是在干嘛?
这一疙瘩,就在心里憋了9年,1948年,郭勋祺被俘,他还没忘记当年的事情,跟好友陈毅见面后,又开始“吐槽”质疑,我本来就想加入你们,可当年你们干的什么事?
陈毅解释道,当时大家还在团结抗日,如果收了他们,蒋介石就有借口说共产党不抗日,专门挖墙脚。陈毅还解释道:“那时我们条件太苦了。你当过兵,能吃苦,但你的那些部下呢?翼之兄,这事情没那么简单。”
听完这番话,郭勋祺心中释然了不少,一直觉得9年前的拒绝,是不信任他、嫌弃他,其实这一切考虑很成熟,是为了抗日大局,积压多年的怨气,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参考资料:《抗战风云|川军抗日爱国将领郭勋祺英勇抗战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