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向日葵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33%至1.44亿元,归母净利润降至116.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5.68%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吕贡
今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业绩表现不俗。据中原证券研究报告统计,半导体行业(中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87%至1884.2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23.99%至147.63亿元。国产AI算力芯片厂商中,今年第二季度,寒武纪(688256.SH)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425.01%和324.97%,海光信息(688041.SH)营收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1.15%和27.66%,芯原股份(688521.SH)营收环比增长49.90%。该券商指出,国产AI算力芯片厂商进入国产替代加速期,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二级市场方面,自2025年8月下旬以来,中芯国际(0981.HK,688981.SH)、北方华创(002371.SZ)、芯原股份、海光信息等股价涨势强劲。因跨界布局半导体领域,浙江向日葵大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向日葵,300111.SZ)也引市场高度关注。9月22日至24日,该公司连续涨停,截至9月24日,该股收于8.57元/股,三天股价上涨约72.8%。
目前,向日葵业务聚焦医药领域,主要进行抗感染类、心血管类、消化系统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为何要跨界至半导体领域?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查阅该公司9月21日发布的交易方案注意到,此次,向日葵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上海兮噗等6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兮璞材料100%股权,同时向向日葵投资购买其持有的贝得药业4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标的公司兮璞材料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核心产品包括半导体级高纯度电子特气、硅基前驱体、金属基前驱体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扩散、蚀刻、薄膜沉积等关键工艺环节。技术层面,兮璞材料具备扎实的半导体材料研发能力,在关键领域拥有多款成熟产品,且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从财务数据看,其盈利能力或待提升。2023年和2024年,兮璞材料营收分别为3854.18万元和9854.40万元,各年净利润分别仅实现4.08万元和1376.52万元。
向日葵收购交易方案概况
信息来源:公司公告
事实上,向日葵跨界尝试由来已久。上市之初,向日葵原本名为“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彼时专注于生产、销售大规格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等业务。
2019年,向日葵通过收购贝得药业60%股权切入医药领域,随后转让全资子公司向日光电、聚辉新能源100%股权,后又于2020年更名为“浙江向日葵大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同步调整为“医药、大健康、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
进入医药领域后,向日葵的业绩经营未能保持稳增态势。2022年,受国内集采、医保控费等政策降价及部分成本上涨的影响,子公司贝得药业经营承压,进而使得向日葵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2.13%,由盈转亏至-113.87万元。此后,向日葵再度踏上跨界尝试之路,试图挖掘新增长点。
2023年,向日葵子公司浙江隆向与捷佳伟创签署《购销合同书》,采购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生产设备,这利于推动TOPCon电池产品项目的建设。然而数月后,经审慎研究,浙江隆向决定暂缓设备购买,并与捷佳伟创签订了终止协议。
2024年3月,向日葵原计划与优盈新材料、二四九五共同投资设立一家主要从事金属基陶瓷相关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一年多后,该合作亦宣告终止。
从最新业绩看,2025年上半年,向日葵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33%至1.44亿元,归母净利润降至116.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5.68%。该公司能否顺利推进此次跨界收购计划?
向日葵近几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及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投时关键词:向日葵(300111.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