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言论为何 “触礁”?平台监管 + 政策重拳!谁在重塑中国教育舆论的 “话语权”?
创始人
2025-09-25 12:22:10
0

9 月 24 日,拥有超 4000 万跨平台粉丝的教育博主张雪峰,其主账号在微博、抖音、B 站等四大平台同步被禁止关注,平台统一标注原因是 “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尽管其关联业务账号仍在直播,且工作室回应 “正在反省”“不会永久封禁”,但这一举措已释放强烈监管信号。

一、张雪峰账号被禁关注:表象与深层动因

从直接线索看,账号封禁与张雪峰长期存在的言论争议密切相关。2023 年其 “文科都是服务业,核心是‘舔’” 的言论引发学界批评,被指传递功利化教育观;而在升学规划中,他过度强调 “就业回报率”,贬低冷门专业与偏远地区院校的言论,被认为与教育公平理念相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升学规划服务定价高达 1.79 万元,被质疑借教育焦虑牟取暴利,这与教育公益属性形成根本冲突。

深层来看,封禁事件暗含对 “教育网红” 话语权边界的界定。作为掌握海量流量的升学指导者,张雪峰的观点直接影响千万家庭的教育选择。当职业教育被国家提升至战略高度时,其言论中隐含的 “职普分层” 偏见,与政策导向形成明显张力,这成为监管介入的关键诱因。

二、国新办发布会: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锚点

张雪峰事件发酵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连续召开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系列发布会,其中 9 月 23 日与 26 日的两场发布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账号封禁事件形成政策呼应。

发布会传递的核心信号集中在三方面:其一,体系建设攻坚。我国已建成涵盖中职、高职、本科三个层次的世界最大职业教育体系,3400 万在校生规模与覆盖 41 个工业大类的专业设置,奠定了 “技能强国” 的基础。其二,质量升级导向。提出打造 “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 的 “五金标准”,通过产教联合体、行业共同体等载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其三,观念重塑工程。强调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弘扬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的风尚,破解 “重学历轻技能” 的社会偏见。

这些信号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构建职普融通的教育生态,为新型工业化输送高技能人才。而张雪峰言论中 “唯就业论”“重名校轻职教” 的倾向,显然与这一政策方向存在冲突,这使得账号封禁超越了单纯的言论监管,成为政策导向落地的具象化动作。

三、平台约谈:教育舆论治理的系统升级

与张雪峰账号封禁相呼应的是,近期监管部门对各大内容平台的密集约谈。尽管具体约谈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结合此前 “清朗・教育领域乱象整治” 专项行动,其监管逻辑已清晰可见,且与职教新政、账号封禁形成治理闭环。

约谈传递的首要信号是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教育内容具有强导向性,平台不能仅追求流量收益,而忽视内容的社会影响。张雪峰账号长期存在争议言论却未得到有效规制,暴露出平台在教育内容审核上的漏洞,约谈正是对这种 “监管缺位” 的纠正。

其次是规范教育信息传播秩序。随着职业教育政策加码,升学规划、专业选择等内容成为信息刚需,但市场上充斥着碎片化、功利化的指导内容。约谈推动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审核标准,鼓励权威内容供给 —— 这与国新办发布会上 “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专业指导” 的政策方向形成呼应。

最后是遏制教育焦虑商业化。张雪峰高达数万元的咨询套餐,本质是将教育焦虑转化为商业利润。约谈明确反对借教育话题制造焦虑、牟取暴利的行为,这与职业教育 “普惠性”“公益性” 的定位高度契合,也为教育类内容划定了商业边界。

四、三重事件的内在关联:政策落地的治理协同

从表面看,账号封禁是个体事件,职教新政是宏观政策,平台约谈是监管动作,但三者实则构成了 “政策引导 — 舆论规制 — 平台执行” 的完整治理链条。

在逻辑层面,职教新政是价值原点。国家将职业教育视为 “技能强国” 的基石,必然要求社会舆论与之匹配。张雪峰的言论偏离了这一价值导向,成为政策落地的 “梗阻点”;而平台对这类言论的纵容,则放大了梗阻效应。

在行动层面,账号封禁是精准施策。通过对头部教育网红的规制,迅速释放政策信号,纠正舆论偏差,为职业教育发展扫清观念障碍。这种 “抓关键少数” 的治理方式,比泛化的宣传教育更具冲击力。

在保障层面,平台约谈是系统护航。通过规范平台行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教育舆论场与政策导向同频共振。这意味着未来类似 “重学历轻技能”“唯就业论” 的言论将受到更严格的规制,而权威、科学的职业教育信息将获得更多传播资源。

五、构建与教育强国匹配的舆论生态

张雪峰账号被禁关注、职教新政发布与平台约谈的叠加,标志着我国教育舆论治理进入 “价值引领 + 精准监管” 的新阶段。职业教育的崛起不仅需要制度建设与资源投入,更需要社会观念的深刻变革。

从更长远视角看,这场治理行动既是对个体言论的规范,更是对教育生态的重塑:它要求教育指导回归 “知己知彼” 的科学本质,要求平台承担起教育公益责任,更要求社会树立 “学历与技能并重” 的成才观。当舆论生态与政策导向形成合力,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受伤后更新社媒,马杜埃凯引用圣... 在马杜埃凯受伤后,他在更新社交媒体时引用了圣经。马杜埃凯在他的社交媒体个人资料中引用了《圣经》中的一...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记者9月25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已在上海正式运营,并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数字...
最新或2023(历届)沈阳市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最新或2023(历届)辽宁省过... 辽宁春节习俗:  辽宁满族人居多,满族的春节和汉人差不多。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
最新或2023(历届)民族团结... 最新或2023(历届)民族团结一家亲队会材料一: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社区各族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