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民党军里面能打的将领,杜聿明绝对排得上号。这位黄埔一期的佼佼者,从抗战打到解放战争,几乎没离开过前线。
可就是这么个狠角色,最后却败得窝囊。他不是输在战场上,而是栽在了“自己人”手里。
杜聿明是陕西人,在蒋介石最看重的“黄陆浙一”圈子里(黄埔军校、陆军大学、浙江籍、第一军)占了三样。
他打仗确实有两把刷子:昆仑关战役时,他带着第五军硬刚日军精锐,野人山撤退宁可冒险也不投奔英军。老蒋为啥信任他?就冲这份死心塌地的劲儿。
不过杜聿明最绝的不是打仗,而是搞政治的手腕。
1945年在昆明,老蒋想收拾云南王龙云,又怕把事情闹大了,于是蒋介石将这烫手山芋扔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表面上天天陪龙云喝酒跳舞,背地里把自己的部队给调到了昆明。等滇军主力被调去越南受降时,他带兵半小时就控制了五华山。
杜聿明事后还亲自送龙云上飞机道歉:“奉命行事,对不住了。”这套软硬兼施的操作,连龙云都骂不出口。
杜聿明刚立完功,转头就被老蒋当枪使了。1946年,蒋介石派他去东北当保安司令。
杜聿明名义上归行辕主任熊式辉管,实际上是老蒋玩的是互相牵制。
熊式辉这人精得很,在东北九省里面,光省主席就塞进八个自己人。杜聿明倒踏实,忙着建中正大学培养干部。两人合作初期挺顺当,杜聿明打仗利索,半年就把林彪的部队压到松花江以北。
1946年底杜聿明肾病开刀,老蒋立马派范汉杰去东北“帮忙”。杜聿明刀口没长好就赶回前线,为啥?因为他太清楚蒋介石爱“掺沙子”的毛病。
果然在1947年战局胶着时,老蒋突然空降心腹陈诚。这位“小委员长”一来就查熊杜贪污,把部队编制改得乱七八糟。
杜聿明辛苦经营的防御体系全乱套,气得直拍桌子:“这还怎么打!”结果陈诚十个月葬送十万精锐,东北局势彻底翻盘。
最冤的是1948年。杜聿明被调到徐州当剿总副司令,实际指挥全局。他看出徐州防线的命门在山东,连夜制定反攻计划:让黄百韬兵团提前靠拢徐州,华野就难下嘴。
可报告递上去后,南京方面却迟迟不批。等老蒋终于点头,粟裕早就把黄百韬包了饺子。杜聿明急得跺脚:“战机全耽误了!”
淮海战役打到一半,老蒋又想起杜聿明这“消防员”,急调他去东北救火。当时卫立煌死守沈阳不出,杜聿明冒险提了招险棋:让廖耀湘兵团走营口从海上撤。
计划刚开始执行,南京方面又连续三封电报让他改道葫芦岛。就这么一折腾,十万人被堵在辽西走廊。杜聿明在指挥部摔了茶杯:“事事干预,神仙也打不赢!”
后来在陈官庄被俘时,有部下问他:“长官,咱们输在哪?”杜聿明苦笑着指指天上。
明眼人都懂:再厉害的将军,碰上微操成瘾的统帅、互相拆台的同僚,浑身本事也使不出三分。就像下棋,你刚想落子,背后伸来七八只手乱抓,棋盘都给你掀了。
回头看看,杜聿明在东北能赢林彪,在徐州扛住粟裕,最后输给的不是对手,而是国民党那套拧巴的体制。
老蒋既要将领卖命,又怕他们坐大;前线刚有起色,后方就有人捅刀。这种仗,换谁去打都是个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