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时间、地点、人,乃至各国领导人在会场外的每一个眼神,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变化的时代。天津这座老工业城市,忽然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元首云集,20多个国家的旗帜在会场外迎风招展,国际组织代表团络绎不绝。
就在几天前,美国费城造船厂的船坞里,特朗普和韩国总统李在明还在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而举杯碰帽。美国和韩国在费城大肆炒作合作项目,星条旗、太极旗、美国海军旗帜挤在一起,生怕全世界不知道他们的“新联盟”。可现实狠狠给了华盛顿一记耳光:全球六成的新船订单,还是流进了中国船厂的大门。
要说最近一年,美国对造船业的焦虑已经接近病态。美国海军军舰老化,订单积压,劳动力青黄不接,冷战后搞的产业调整把本土造船彻底“去工业化”。特朗普回锅上台,立马高举“振兴美国造船业”的大旗,嘴里喊着“MASGA”,还非要把韩国总统拉来站台。韩国财阀也很给面子,韩华集团直接买下费城造船厂,承诺50亿美元投资、20艘年产能,连美国工会都觉得被“天上掉馅饼”砸到了。
可你要真信美国能靠韩企、靠贸易协定、靠MRO订单,就把造船业扬眉吐气,那才真是对美国工业现实一无所知。美国造船业现在面临的,是结构性塌方。设施老化、技术断档、工人平均年龄52岁,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下船坞。即便韩企真心下场,培养一批合格技工起码十年起步。
美国本土生产成本是亚洲三到五倍,连钢材、船用设备、电子系统都得进口,六成以上的核心部件还是靠外包。特朗普喊着“重回造船业”,可他签的行政令才三个月,白宫造船办公室就已经人去楼空,负责人拍拍屁股走人,连国家安全委员会都懒得管,直接甩给预算办公室。美国媒体自己都调侃,这哪是“振兴”,分明是“拆台”。
美国最喜欢的剧本,就是靠制裁、关税、技术封锁来打压竞争对手。这一套在半导体、AI、5G领域试过无数次,结果谁也没能“卡死”中国,反倒逼出了国产替代的奇迹。造船业也一样。按理说,美国手握全球最强海军,理应有最强的造船工业。
可现实是,美国在全球商用造船市场的份额,不到1%。中国拿下六成,韩国22%,日本刚刚两位数。美国自己的智库都承认,造船能力是中国的200倍。BBC、纽约时报、CSIS这些“主流”机构天天开圆桌会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发笑:美国制裁谁都行,就是治不了自己。
特朗普又开始打“产业牌”,把韩国拉下水,甚至玩起了红帽子命名仪式。可韩国人精明着呢,嘴上喊着合作,脚下早就把主要订单、核心技术、附加值全留在蔚山、釜山和光阳。美国人只剩下费城船坞的旧厂房和一群临时工,真要大规模造船,还得靠韩国团队带路。
更尴尬的是,美国造船业受琼斯法案等保护主义政策绑得死死的。想进口韩国造的船?对不起,法律不允许。想组装模块化船体?美国工会先跳出来反对。特朗普嘴里说“让美国再次伟大”,现实却是“让美国自己困在原地”。
说到底,全球造船业的格局变了。中国不是靠补贴、靠低价、靠“人口红利”赢下的,而是靠一整套产业生态。资料里说得很明白,中国造船厂既能造商船,也能造军舰,产能、技术、环保三条腿一起走。山东青岛北海造船工地,7月28日还在加班加点,订单堆到明年。
中国船厂一年交付的新船订单,是所有其他国家加一起的两倍多。CSIS的数据摆在那里,中国四大船厂五年造了39艘军舰,总排水量55万吨,英国皇家海军加一起都没这个数。美国想拉日韩组个“反华联盟”,结果日本造船业自己都撑不住,今治造船社长直接说“没兴趣去美国投资”,日本市场份额一跌再跌。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已经变成民族自豪感的一部分。BBC在大连梭鱼湾采访,退休老人一边擦泪一边唱歌,说“国家强大了我们感到自豪”。中国人对历史的记忆、对强国的渴望,和造船厂的焊花、钢板一起,融进了新时代的节奏。
中国海军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福建舰海试稳步推进,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讲得很直白:强大现代化海军,是中华民族百年夙愿。美国媒体哪怕用“野心”“威胁”这些老掉牙的词汇,也挡不住中国船企的全球扩张。
把视线拉回天津。上合组织的峰会,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合影留念、例行公事”的场合。24年时间,成员国从6个变成26个,覆盖亚欧非三大洲,区域经济体量逼近30万亿美元。
中国领导人的讲话,简单直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些都是写进了宣言的“上海精神”。20多个国家在天津郑重承诺: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世代友好、永不为敌。这八个字,恐怕比美国“制裁大棒”更让人心安。
很多人没意识到,天津峰会的最大看点,不是哪个国家“倒向”中国,也不是哪家银行签了大单,而是全球多极化趋势的加速。美国想靠产业联盟、贸易壁垒、舆论战来稳住霸权,可其他国家已经用脚投票。
峰会期间,中国宣布对成员国新增百亿贷款、实施“小而美”民生项目、扩大奖学金名额,连鲁班工坊都要在五年内建到10所。贸易数据也很扎实,2024年中国与上合成员国贸易额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这些数字背后,是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的深度绑定。美国喊“脱钩”,结果反倒是自己被孤立。
中国的自信,不靠“阵营对抗”,靠的是开放包容。上合组织坚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和联合国、世贸组织深化合作。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国际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