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口气看懂淮南三叛!司马家掌权之后,淮南地区为何多次反叛?
创始人
2025-09-03 14:01:31
0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所谓的淮南三叛,指的是高平陵事变结束以后,淮南地区在短短七年时间里,先后发生了三场‘反对司马家掌权’的叛乱。

在短短七年时间,同一个区域,为啥会连续发生三次叛乱呢?为啥其他地方不叛乱,只有淮南地区这么喜欢叛乱?为啥在第一次叛乱发生之后,司马家就没有防备?反倒让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叛乱继续发生呢?

这段历史,我们就得从司马懿的掌权史开始说起了。

在司马懿的一生当中,司马懿最初是被曹操征辟做官,然后开始追随曹丕。后来曹丕登基之后,司马懿也就跟着起飞,成为了魏国的中枢重臣。

而等到曹丕去世,曹叡登基之后,司马懿则是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而在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先是坐镇荆州,新城之战闪击孟达;随后又坐镇关中,和诸葛亮对峙五丈原;再后来,司马懿又远征辽东,征讨辽东的公孙家。

因为战争原因,魏国当时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战区,分别是扬州战区、荆州战区、关中战区以及幽州战区。而司马懿这十几年打下来,足迹就遍及了其中的三大战区。只有扬州战区这边,司马懿没怎么碰过。

而扬州战区的核心,正是淮南地区。

因为司马懿的这份履历,所以,在魏国其他的三大战区内部,司马懿都有不少门生故旧。但是唯独在淮南地区,司马懿一直没怎么插上手。

这种局面,后来也一直延续到了高平陵之变。

正史上的高平陵之变,其实和《三国演义》里面的情况不太一样。

小说里面的高平陵之变,给人的印象是司马懿装病多年,暗中筹划政变,然后一举干翻了曹爽,直接夺取了魏国的最高控制权。

但是在正史上,其实是略微有点偏差。首先,司马懿不是装病十年,而是只装病了两年多的时间。其次,高平陵政变发生的时候,也不是司马懿自己去斗曹爽。而是当时曹爽太过跋扈,惹恼了很多魏国老臣。

在政变开始之前,曹爽直接软禁了太后,抢夺了整个洛阳的禁军指挥权。这让很多忠于曹氏的老臣,都对曹爽非常不满。

于是再之后,司马懿联合了所有老臣,一起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这其中,就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了。

在正史上,有很多参与高平陵之变,或者说在高平陵之变当中支持司马懿的人,他们其实并不是绝对支持司马懿。他们只是因为反对曹爽,所以才和司马懿站队到了同一个阵营。

如果是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做选择,这帮人支持司马懿,因为曹爽确实很跋扈。但是如果是在司马家和曹家之间做选择,这帮人却会直接支持曹家。

这样一来,在高平陵之变结束以后,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摆在了司马懿的面前。

如果想要夺取更多的权力,他就必须得清理掉这些之前的盟友,清理掉这些之前和他并肩作战的队友!

于是,当高平陵之变结束以后,司马懿转手就背刺了自己的队友。之前政变发生的时候,魏国级别最高的三公,司空王凌在扬州战区领兵,司徒高柔和太尉蒋济,都站队在司马懿这边,极力支持司马懿。

那位司徒高柔,亲自前往军营,帮司马懿控制洛阳周围的守军。而太尉蒋济,更是写了亲笔信,自己为司马懿做担保,劝曹爽回城。

结果,政变结束之后,司马懿转头就把这两个队友给架空了。此后不久,蒋济就抑郁而终,高柔虽然活的长一些,但是后来也没了实权。

面对司马懿这种赤裸裸的夺权行径,此时远在淮南的王凌,首先警觉了起来。

在政变结束之后,为了安抚王凌,司马懿将王凌转任为太尉。然而对于司马懿的示好,王凌却根本不买账。

王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的叔叔,就是当年‘巧施连环计’干掉董卓的王允。当年王允刺杀董卓成功之后,反倒被董卓麾下的西凉军所杀。在混战当中,王凌侥幸逃了出来,后来投奔了曹操。靠着自己的努力,再加上王家的声望,王凌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一步步成为了魏国的高官。

而在司马懿和曹爽斗法期间,王凌则是成了双方都想拉拢的人。后来,也正是在曹爽的支持下,王凌才成了魏国扬州战区的司令。

如此一来,此时手握重兵的王凌,自然不可能买司马懿的账。

于是,公元251年,也就是高平陵之变结束一年多以后,王凌以东吴进犯为由,想要集结整个淮南的军队。此时王凌的外甥令狐愚,正在担任兖州刺史。于是,两人就私下进行了谋划,想要拥立曹操的儿子曹彪为新皇帝,和司马懿打擂台。

这就是淮南三叛当中的第一叛,王凌之叛。

不过,还没等王凌正式开始行动,这个消息就泄露了。此后不久,司马懿直接带着军队,前来镇压王凌。

此时的王凌,还没来得及集结整个淮南的军队,手上只有一部分本部人马,根本无法和司马懿抗衡。再加上司马懿此时派人来劝降,承诺只要王凌投降,就不会为难他。于是最后,王凌反复权衡利弊,终于还是选择了投降。

但没想到的是,就在王凌投降之后不久,司马懿转头就背弃了承诺。最终,司马懿下令,将王凌和令狐愚诛灭三族!就连曹操的那个儿子曹彪,也被赐死了。

而与此同时,在诛灭王凌之后,司马懿也对整个淮南地区,进行了大换血。很多关键位置,也都被司马懿换成了自己的人。

至此,局面似乎已经被司马懿彻底控制住,未来淮南地区,似乎也不会再发生叛乱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公元251年八月,也就是王凌刚刚被杀之后不久,司马懿去世了。而在司马懿去世之后,他的权力和地位,就全部都由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承下来,司马师随后成了魏国的最高掌权人。

而随着司马师开始掌权,淮南三叛的第二叛,也逐渐开始了。

在司马师掌权之后,司马师一度要面对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在淮南地区,防备东吴的进攻。

对于司马家来说,一个完好的魏国,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果在内斗期间,被东吴捡了便宜,那就得不偿失了。

可问题是,之前为了清洗王凌,淮南地区的很多将领,都被换掉了。此时东吴再打过来,谁能挡得住呢?

在这个时候,司马师想到了另一位名将,毌丘俭。

毌丘俭曾经和司马懿并肩作战,甚至算是司马懿的半个学生。当年曹叡在位期间,毌丘俭本来是曹叡的心腹。于是,曹叡派他去辽东征讨公孙家。结果那一战,毌丘俭非但没能解决掉公孙家,反倒是让公孙家正式公开造反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曹叡不得不让司马懿前往辽东。后来,也是司马懿带着毌丘俭,彻底扫平了公孙家。

那一战,司马懿几乎是手把手,教会了毌丘俭如何打仗。而在那一战之后,毌丘俭也像开了窍一样,迅速成长为一代名将。

于是,此时的司马师,为了对付东吴的进攻,就把毌丘俭调到了淮南,让他负责淮南军务。

但与此同时,司马师在魏国的中枢这边,也遇到了麻烦。

此时的魏国皇帝曹芳,已经23岁了。面对司马师的擅权,曹芳也想夺回权力。于是后来,魏国的中书令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企图发动政变,帮曹芳夺回权力。

然而这次政变,还没开始,就泄露了消息。最终,司马师提前发动,除掉了几个政变骨干。而后又以太后的身份,废掉了曹芳,改立曹髦为皇帝。

如果说,司马家之前的擅权,还在正常的权臣范围之内。那么废立皇帝这种事情,就已经严重触及了很多忠于曹氏的大臣的底线。而这其中,就包括了镇守淮南的毌丘俭。

毌丘俭算是司马懿的半个学生,受过司马家的恩惠,这确实不假。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曹叡的心腹,也忠于曹家。

于是,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联合起兵,再次在淮南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这就是淮南三叛当中的第二叛,毌丘俭之叛。

不过这一次,毌丘俭打出的旗号,不是反对司马家,而是反对司马师。

他的口号是,司马懿是好人,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是一个奸臣。他这次起兵,是为了反对司马师,不是反对司马懿。

面对毌丘俭的起兵,司马师后来选择了亲自带兵征讨。经过了一番苦战之后,最终,司马师平定了毌丘俭的叛乱,再次控制了淮南。

不过,在平定叛乱之后不久,司马师本人,也突然去世了。而司马师去世之后,他的弟弟司马昭,就再次接过了大权,再次成为了魏国的新任掌权人。

而司马昭掌权之后,他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依然是淮南问题。

此时的淮南,已经连续发生了两次叛乱,那么接下来,司马家自然得提高警惕,生怕淮南再出问题。

可问题是,如果司马懿的半个学生,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那还能让谁去呢?

如果随便任用一个司马家的人过去,很有可能无法承担抵御东吴的任务。但如果换其他大将过去,又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叛乱。

于是后来,司马昭想到了诸葛诞。

诸葛诞和诸葛亮是本家兄弟,但同时,他也是司马家的亲戚。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也就是说,这是司马懿的亲家!

如果换自己家的亲戚来淮南,这总该安稳下来了吧?

就这样,诸葛诞升任征东大将军,再次开始执掌扬州战区的部分兵权。

但没想到的是,就算是司马家的亲戚,此时也看不过司马家的这些所作所为。

而且最关键的是,诸葛诞知道,此时司马昭让他掌权,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诸葛诞本来就在淮南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偏偏诸葛诞和司马昭的关系,非常一般。反倒是之前被杀的夏侯玄等人,和他关系很好。

于是,为了自保,诸葛诞也开始暗中筹划起兵,豢养死士了。

公元257年,诸葛诞突然起兵。而且,在起兵的同时,诸葛诞还联系上了东吴。东吴这边,很快也开始派兵支援诸葛诞。

这就是淮南三叛当中的第三叛,诸葛诞之叛。

而接下来,面对诸葛诞的叛乱,司马昭则是效仿父兄,再次领兵上阵。经过一场苦战之后,司马昭好不容易击退了东吴,平定了诸葛诞,第三次解决了淮南叛乱。

在这之后,司马昭则是任用了另一个心腹石苞,过来负责淮南。石苞此人对司马家特别忠心,所以在此之后,淮南地区终于是彻底安稳了下来,再也没发生叛乱了。

而通过镇压这三次叛乱,司马家大力清理了那些反对司马家的人,肃清了朝中的反对力量。

等到诸葛诞被干掉之后,此时在魏国朝堂上,已经几乎找不出多少忠于曹氏的大臣了。剩下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司马家的支持者。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家距离彻底篡位,已经只差一步之遥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认真学习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心...  通过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及“忠诚干净担当”重要论述,体会到“三严三实”和“忠诚干...
关于加强三基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全面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决策和云南省...
机关单位抓三基强三基工作心得体...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很好地...
教育系统教师最新三基培训学习心...  为期一年的“三基”培训学习已进行快两个月了,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我们却认认真真地学了很多。我不敢说我...
关于公安机关三基学习心得体会 ... 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紧抓中心工作不放,才能使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XX年是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