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你可知为何万里长城永不倒?
创始人
2025-09-02 18:01:46
0

从二环驱车上京藏高速,一个多小时后便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风清云淡。站在烽火台上极目远眺,巍巍长城,宛如巨龙,屹立于群山之巅。

而此时,数十公里外的天安门广场,两座年号台矗立。长城样式的基座之上,托举起“1945”与“2025”两个数字,正静候一个隆重而庄严的时刻到来。

长城的故事,穿过80年的烽火岁月,在这个秋天徐徐展开。

长城抗战期间,古北口被炸成断壁残垣的长城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着这样一张照片:残垣断壁之间,炮痕与弹坑清晰可见。如果不是远景连绵的城墙,很难认出这竟然是一段长城。

比照片更令人意难平的是其背后的史实:“九一八”之后,日军并未在东北止步,而是继续向南进犯。一时间,挺立在燕山山脉上的明长城一线,成了阻挡日军染指华北平原的最后屏障。

从1933年1月起,那个寒冷的冬春之交,山海关、冷口、喜峰口、独石口……长城之上,几乎每个重要的隘口,相继陷入战火之中。这,便是悲壮的长城抗战。

照片之中的那段长城,位于密云之古北口。如今,这里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而在当年,这里是日军重兵攻击通往平津的交通要道。凭借这道古老的防御设施,中国军队奋起进行抵抗,但在飞机、坦克和重炮的狂轰滥炸面前,守卫者的血肉与长城一同化作了断壁残垣。

轰轰烈烈的长城抗战最终以各处隘口的相继失守而告终。在随后令国人感到屈辱的《何梅协定》中,中国军队被规定不能再沿长城沿线进行布防,华北腹地的大门从此洞开。

今天我们很难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全民族抗战是在北京五环边的宛平打响,为什么七七事变之前,北平就早已被敌人从东、北、南三面包围。

自长城沦陷的那一刻,任人欺辱的悲剧就已不可挽回了。

日军占领长城

长城的故事,其实还可以往更早一些时间说起。

如果从1933年再往前推三年,当时日本高层似乎尚未有立即鲸吞整个中国的野心与胆量。

是一个名叫石原莞尔的日本军官突然引燃这场战火。他考察大半个中国后,便断言中国人已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在这名狂热军国主义者的策动下,柳条湖畔的北大营,寥寥数百日军竟向上万中国守军发起突袭。石原莞尔后来承认,这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中国人畏首畏尾、人心涣散,从上至下无人敢战。

北大营的遭遇,印证了这个战争狂徒的推断。当时驻守北大营的中国东北军第七旅参谋长,名叫赵镇藩——“镇”是镇守,“藩”为屏障,这个姓名写满家国使命的军人,接到的却是“不抵抗”的命令。此后短短四个月,东三省全境沦陷。

这支中国军队当日即撤往锦州,不久又奉命退至长城以南。无数流离失所的东北百姓,也被迫越过长城,背井离乡。

我想,当人们回头望向长城的那一刻,眼中定是滔天的悲愤——回望故土亲人,回望沦丧的大好河山。

正如那首《长城谣》唱的那样:“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那边是故乡……”

日军的宣传画报

许多人并不清楚,日军急不可待地将战线推至长城,背后藏着一个险恶的阴谋。

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奏呈天皇的《田中奏折》中便赤裸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依此狂妄计划,首先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制造一个完全由日本控制的“满洲”。事实上,日本学界早早开始在国际上散播舆论,妄称“满洲”非中国,“满洲的边界在长城”。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策动下,溥仪从天津潜逃至东北,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日伪随即在东北推行“皇民教育”,几乎沦陷区每个孩子早操时,要向“日本天皇陛下遥拜”。

而在长城沿线,进行的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政策:通过屠杀恐吓、焚毁村庄甚至投放细菌等手段,强制推行“集家并村”,制造了一个东起山海关、西至赤城老丈坝、沿着长城的长约千里的“无人区”。

那些战犯们相信,“皇民教育”可以割断中国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千里无人区”可以阻断中国的地理联系。届时,中国就可以一点点被征服和奴役,“八纮一宇”鲸吞世界的梦想或许就可以实现了。

可他们千算万算,却低估了这个早在两千年前就筑起万里长城的民族的坚韧与血性。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下,救亡图存的浪潮如海啸般席卷中国大地。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全国,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前所未有深入四万万中国人民内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八路军在长城平型关一带抗击日军

故事从长城而起,也在沿着长城推进。

七七事变爆发后,占领平津之后的日军就迅速向山西发动大举进攻,他们甚至还做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但殊不知,长城之后,还有长城。

平型关,明代长城雁门十八隘之一,骄狂的日军与八路军一一五师的队伍遭遇。一声冲锋号,战士从道路两旁的高地上呼啸冲下,与日军肉搏在一起。这一战,一千余日军悉数被歼,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的胜利。

雁门关、娘子关,一北一东控制山西省咽喉要道的长城关隘。日军气势汹汹攻击山西腹地的时候,却没注意到还是这个番号八路军的部队,已经运动至两座关隘的附近。

贺龙率领的一二〇师在雁门关附近公路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并一度攻占关隘;刘伯承率领的一二九师则在娘子关附近的七亘村连续两次设伏。巍峨的长城脚下,侵略军一辆辆汽车被点燃,侵略者一个个丧命异国。

事实上,在整个残酷的山西抗战中,面对风头正盛、战力最强的日军精锐,除了八路军,还有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马家军等部队开赴战场、浴血奋战。

这些一年多前还是战场上对手的中国军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放下成见、通力合作,以血肉之躯对抗强敌,打出了中国人的意志与勇气。

据史料记载,忻口战役最残酷的时候,仅一个0.4平方公里的阵地,日均尸体堆积量达2.1米,战后清理出3800具遗体,不少中国士兵的手指仍扣在扳机上。

长城见证,中国人民所书写的勇敢与悲壮绝不逊色于任何民族的史诗。泱泱中华,绝不会亡于区区倭寇之手!

八路军转战至浮图峪长城

这也是一张被载入抗战史册的长城照片,出自八路军著名摄影家沙飞之手。

遵照党中央指示,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各部向敌后迂回穿插,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一部进至冀东山区。1938年,这张摄于河北涞源浮图峪长城的照片,以《转战在喜峰口外的晋察冀八路军》为题,刊登于《抗敌报》。

同样在这一年,陕北黄土高原的一孔窑洞里,一部光辉的理论著作——《论持久战》诞生。在这篇五万余字的文献中,敌后游击战被首次提升至左右战争胜负的高度,同时还有一个影响世界战争史的著名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就像以厚实砖石垒筑的长城——只有依托四万万同胞的肩膊,扎根于最辽阔的山河大地,才能建成真正的万里长城,如铜墙如铁壁,连绵不绝、坚不可摧。

这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烽火台:冰天雪地中,一位抗联将军独自穿行在林海雪原。无论日伪如何围剿封锁,抵抗的枪声从未停止。敌人砍下了将军的头颅,却无法阻止那句“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叩问在白山黑水间震撼着千万人心。

这是一段永不屈服的城墙:一望无际的冀中平原上,一个名叫冉庄的村庄巍然矗立,“长城”就埋藏在村庄之下——村民们挖掘出超过两公里的地道,内设各种战斗与生活设施,形成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阵地。

这是一个永垂不朽的雄关:百团大战打响后,紧随105个团之后的,是根据地百万民众。他们背干粮、运弹药、扛锄头,一次次破路拆轨,将一个个日军据点变成汪洋中的孤岛。

百团大战那年,日军仍占据中国战场表面优势:控制着整个海岸线、所有工业中心,以及东部几乎所有大城市。

日本人终于开始察觉,事情并未按他们预想的那样推进——那些曾被视为唾手可得的中国大地上,那些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已在炮火中修筑起一道又一道无穷无尽的“长城”。

这样的中国,是永远无法被征服的。

八路军收复长城沿线重要城市张家口

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一部突袭长城之畔的塞北重镇张家口,经3天激战,歼灭2000余日伪军,打通连接东北的战略通道。

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长城大境门入城,城门上的“大好河山”四个字熠熠生辉。11天后,整个中国都将迎来胜利日。

望长城内外,那片被鲜血浸染的大好河山终于迎来了光复的曙光。成片的鲜花开始在漫山遍野中次第盛开,那是无数在这场战争中逝去的同胞。

万里长城高高耸立,中华民族永不会倒。

但长城的故事并未到此结束,她蜿蜒在山河之上,俯瞰着苍茫大地,轻轻地吟唱着那些有关民族命运的真谛:

命运从来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永远团结一心。唯有拥有实现和平的能力,才能有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2025年9月3日,中国将在北京举办盛大的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届时,那铿锵的脚步,那响亮的号令,那辚辚的车轮,那长空的彩虹,都在诉说着、书写着、刻画着新的长城的故事。排山倒海,雄浑万里。

那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当下,以及我们的未来。

万里长城油画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城南_城南 曾巩 赏析 城南_... 城南,是北宋诗人曾巩的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本文由太阳教育网编辑...
春宵 苏轼_春宵一刻值千金 春... 春宵 苏轼,是大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流传极广,为后世所熟知。本文由...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_和子由渑...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创作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当时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
咏柳 曾巩_咏柳 古诗 咏柳 ... 咏柳 曾巩,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曾巩写的一首描写春柳的力作。本文由太阳教育...
送春 王令_送春 王令赏析 王... 送春 王令,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送春就是唱春歌,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