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网络上下期待阅兵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人们热切盼望能一睹解放军将士披坚执锐、以威武雄壮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的英姿。
事实上,自从要举行阅兵的消息“官宣”后,很多网友就十分关注与阅兵相关的各种动态。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阅兵:‘中国式阅兵’和其他。”还有人表示:“太燃了,等着看中国排面!”
9月3日,也就是明天,中国将以一场气势磅礴的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何“中国式阅兵”总是如此令我们热血沸腾、心生期待?
阅兵训练现场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一
阅兵,作为国家对武装力量的检阅,是隆重而庄严的国之大典。阅兵路,浓缩着一部强军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共举行了15次国庆阅兵式。回望每一次阅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盛典,更是中国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之路上奋力向前的身影。
开国时的“万国造”,换成了“中国造”。今天我们已很难想象,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受阅武器是“敌人给我们造”。当时,国防工业几乎还是空白,受阅将士握持的还是从战场缴获的产自不同国家的武器。而后,新的国产装备不断涌现:1959年,我国自制的59式主战坦克首次登场;1984年,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实现国产,特别是战略导弹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成为轰动的国际新闻。今年,国产新型装备会令人目不暇接,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将首次亮相。新型武器迭代之快,让军迷感慨“发现自己成了军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不只是“海陆空”,更有新军兵种。宽阔的长安街镌刻着人民军队由弱变强的足迹。比如,1949年阅兵时,海军还没有成为独立军种,只能象征性组建方队;1954年,人们看到了第一支驱逐舰部队;1999年,海军陆战队加入到受阅大军中。进入新时代,整体性革命性的重塑,让人民军队面貌一新。今年,新的军兵种结构布局崭新亮相令人振奋: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雄姿英发,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光荣列阵。新型作战力量的充实,如同日益坚固的钢铁长城,展示出“威武之师”的新气象。
曾经“钢少气多”,如今“钢多气更多”。“钢少”曾是解放军真实的境况,然而敌人的“钢”并没有压倒我们。开国大典上,我军仅有的战机凑不足空中梯队,以至于调了通讯机、教练机、运输机齐上阵,一些飞机还绕飞第二圈,为防敌人袭扰,部分战机甚至携实弹受阅。76年后的天安门上空,上百架战鹰编队的轰鸣将响彻云霄,在蓝天划出壮志凌云的时代剪影。有人说,阅兵阅的就是一股“气”。如今的我们“钢多气更多”,即使隔着屏幕,相信不少人依然会被受阅官兵身上的“气”深深感染,因为走过天安门的是一支不可战胜的英雄军队。
参加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阅兵历来是每个国家振奋军心的重要仪式,也因军事传统不同而各具特色。有的展示传统武器,追忆过往光荣史,也有的融入表演性元素,成为买票观看的节庆活动。而“中国式阅兵”以严整的队列和磅礴的气势著称于世,被网友点赞为“地表最强”。这大概是因为,“中国式阅兵”有着独步世界的特质。
论“中国式阅兵”,战士的军装、装备随着时代更新了数代,始终不变的是“千人如一人”的整齐划一,行列笔直如利剑,整体宛如巨大甲盾,以力与美结合的壮丽令人震撼。比如,每个排面战士的头、手、枪、腿、胸、帽都保持一条直线,而且“走百步不差分毫,走百米不差分秒”。又如1984年国庆阅兵的“三段式劈枪”是军迷津津乐道的“名场面”,齐整的劈枪霹雳作响,刺刀闪着凛凛寒光,威猛的气势直击人心。有人说:“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部队,走不出整齐划一的方阵。”严整的军容,正是中国军队严明军纪和优良作风的具象化体现。
历次阅兵式上,受阅官兵以庄严致敬、铿锵宣示、方队行进等形式,让世人看到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永恒军魂,更见证着红色基因在军人血脉中代代相传。比如,今年的战旗方队,正是为了铭记英烈、传承抗战精神。“狼牙山五壮士”“梁山战斗英雄连”“金刚钻”等鲜红的功勋荣誉旗帜,像一束束燃烧的精神火炬,始终感召着人民军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当战旗方队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交相呼应,这正是“英雄与功勋同在、历史与现实交融”,肯定会让无数人动容。
相比一些国家的阅兵,“中国式阅兵”从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向谁“秀肌肉”。因为中国永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以阅兵的形式宣示着对和平的热爱和捍卫。比如,2015年,17个国家的外军方队或代表队一起受阅,今年有许多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出席,传递的是中国与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决心。今年,执行过维和任务的“蓝盔勇士”也将接受检阅。他们以参与排雷清爆、紧急救援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军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演练现场 图源:“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当前,全球性安全挑战日益复杂。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举行胜利日大阅兵,不仅让所有人为之振奋和激动,其意义也注定是深远的。
敢战、能战、善战,方能止战。我们中国人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对和平的渴望。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挑起一次战火,也从未染指他国一寸疆土。曾饱受战争蹂躏之苦的人们,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也深切明白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阅兵展示的“大国重器”,既是中国军队开放透明的体现,也是我们有能力保卫和平的底气。唯有不断锤炼能打胜仗的本领,才能将“敢战”的锐气化为“止战”的成果,这既是守护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山河无恙,也是为子孙后代开辟永续发展的道路。
人民子弟兵,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社交平台上,战士们艰苦训练的视频令不少网友泪目,“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要不是他们以顽强意志挑战极限,日复一日地苦练硬功,就不可能有阅兵场上震撼人心的军姿。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始终用血肉之躯护卫着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让我们得以沐浴和平阳光。从抗战岁月到和平年代,无论是“人在阵地在”的血性誓言,还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告白,这份守护始终如一。我们不应忘记,他们丹心赤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用鲜血和生命把危险与黑暗挡在了远方,这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纪念胜利,是为了走向新的胜利。阅兵史从来不只是军事演进史,更是一部深沉的民族精神史。当我们感怀巨变,方能从历次阅兵中,体会到国家是如何站起来、强起来,也更能深切感到抗战胜利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都应始终铭记,这个民族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牺牲,又经历了怎样的奋起与自强,才得以浴火重生走到今天。抗战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不朽的民族魂魄,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自信之源、力量之源。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气概、决心与能力,从未像如今这样强盛,照亮并鼓舞我们每个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因为你我,正一起书写新的历史。
来源: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