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叙事”时代彻底结束,千禾味业要如何走出困局?
创始人
2025-08-31 20:02:31
0

题图 |文轩图库

2025年将是千禾味业的战略调整年。舆论风波终会平息,但要想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必须拿出更扎实的产品、更清晰的战略和更坚韧的渠道执行力。仅靠“零添加”一个故事打天下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作者|花花

川籍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惨痛代价。

8月30日,千禾味业(603027.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实现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滑30.81%。

这份成绩单并不令人意外。自今年3月被卷入“酱油中含镉”的舆论风波后,市场对其业绩走低已有预期。

然而,比起单次事件的冲击,更值得警惕的是千禾味业在品牌战略、渠道建设和产品矩阵方面日益显露的结构性短板。

舆情冲击波,二季度业绩“断崖式”下跌

千禾味业“零添加酱油检出镉”事件于今年3月中旬爆发,瞬间将这家以“健康”立命的企业推至舆论漩涡中心。尽管公司反应迅速,多次发布声明强调检出量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并获得监管部门的澄清背书,但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已被触动。

在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当下,“天然原料携带”的技术性解释无法轻易平息公众疑虑,品牌长期经营的“零添加”健康人设遭遇严重信任危机。

舆论风暴的破坏力迅速传导至销售端。当季千禾味业营收骤降至4.87亿元,同比下滑近30%;更触目惊心的是其净利润表现,仅录得1275万元,同比暴跌超过86%。这一数字与第一季度1.61亿元的盈利形成强烈反差,近乎“腰斩”的环比下滑曲线,清晰刻画出舆情事件对公司经营造成的瞬时冻结效应。

受冲击最严重的无疑是其赖以生存的核心产品线。财报显示,上半年千禾味业王牌产品酱油收入为8.39亿元,同比下降16.09%;食醋产品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21.51%。这意味着,不仅新客获取受阻,连品牌原有的核心消费群体也出现了动摇和流失,基本盘稳定性受到严峻考验。

更为深层次的风险在于全渠道、全域市场的全面失守。线上渠道因信息传播速度快、消费者敏感度高,成为重灾区,收入大幅下滑29.2%;线下传统渠道也未能幸免,收入下降14.06%。

从区域看,这场危机无差别地席卷了所有市场,即便是其视为“大本营”的西部区域,营收也大幅收缩23.71%,品牌信任危机已从局部扩散至全局。

“导火索”引发管理底层问题连锁反应

尽管千禾味业在财报中将业绩的断崖式下滑主要归咎于突发性的“负面舆情”,但多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场舆情危机更像是一根导火索,其引爆的实则是公司长期以来在战略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积累的深层隐患。

早在此次风波之前,增长乏力的信号已经显现。2024年千禾便录得上市近十年来的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降,这预示着其依赖单一营销概念已然触顶。

管理层面,千禾味业的战略路径过于单一被动,沉迷于“零添加”的营销红利,却未能系统构建扎实的产品矩阵、稳固的全渠道体系和深入的品牌认知。这种短视导致当海天、李锦记等巨头凭借研发与渠道优势大举切入零添加赛道时,千禾的先发优势迅速瓦解。

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判断:2024年,千禾的家庭渗透率增长已陷入停滞,其在传统KA卖场的份额正被巨头大幅挤压。

在渠道管理上,千禾味业更是呈现出严重的“致命偏科”,在调味品重消的餐饮渠道上布局薄弱,2024年其餐饮端收入占比仅约6%,与海天味业高达35%的占比差距悬殊。

这一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在当前消费降级、餐饮行业极度追求性价比的背景下被急剧放大。它意味着千禾失去了一个能够平滑零售端波动、稳定出货量的“压舱石”,使其在面对C端舆情冲击时,缺乏任何有效的缓冲地带。

从舆情处理本身来看,千禾味业底层失误在于将一场品牌信任危机,简单定义为一次需要“辟谣”的技术性事件。整个管理决策逻辑,与市场、消费者脱节严重,这种缺乏共情与品牌温度的反应,暴露了其用户沟通机制的僵化,最终导致一场单一产品的风波,演变为席卷整个品牌的全面信任危机。

由此可见,千禾的困境本质上是战略管理、渠道布局和品牌沟通系统性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刮骨疗伤,突围与品牌重建

千禾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调味品行业的共性挑战。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2024年酱油行业增速仅3.1%,创十年新低。中炬高新上半年营收也同比下降18.58%,净利润下滑26.56%。

然而龙头公司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海天味业上半年调味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净利润增长13.3%,与千禾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是产品矩阵的完善、全渠道布局的优势以及对价格体系的强势管控能力。

面对困局,千禾味业也在寻求转变。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推出多款新品,包括千禾有机生抽、零添加减盐酱油等,试图通过产品差异化寻找新增量。

在渠道方面,公司加强内容电商与社交营销布局,提升自播体系与达人合作效率。据称5-6月销量已呈现U型回升,线上线下渠道环比增长分别达15%和2%。

长远看,千禾仍需解决几个根本问题:如何突破“零添加”标签依赖,真正构建起品牌信任;如何打通餐饮渠道,破解B端拓展难题;如何在下沉市场建立规模优势,应对愈发激烈的价格竞争。

重建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对千禾味业至关重要,当前投资者信心的溃散不仅源于惨淡的业绩,更源于公司被动模糊的危机应对和战略部署,暴露出其在公司治理、品牌防御及渠道建设上的系统性短板,彻底动摇了其高成长叙事基础;

因此千禾要真正挽回市场信任,不能仅靠舆情澄清或股东增持这类短期举措,必须通过清晰的战略重构、可持续的盈利路径以及扎实的复苏成果,来重新证明自己的长期投资价值。

文轩观点:下半年或企稳,但修复仍需时间

“人设”崩塌,“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是消费者对千禾事件的整体评价。 许多消费者因为“零添加”、“健康”的人设选择千禾,甚至支付了溢价。检测出重金属(无论是否超标)让他们感觉遭到了背叛,认为“原来你和别的品牌没什么不同”。

品牌美誉度就是一家企业的生命尺度。

随着舆论影响淡化、千禾味业持续投放资源推动终端动销,下半年收入有望企稳修复。但利润端承压仍将持续,为挽回市场信心,公司必须维持较高的品牌和市场投入,导致费率处于高位。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禁止使用“零添加”等宣传用语,虽留有两年过渡期,但仍对千禾的品牌叙事构成根本挑战。未来,其产品宣传必须彻底转向更实质性的品质参数和健康属性。

千禾味业为自己的轻视和鲁莽付出了惨痛代价,此次舆论事件短期可见损失超25亿元,而品牌声誉、渠道关系等无形价值的损失难以量化,要修复这些伤害代价巨大,时间漫长。

截至2025年8月29日收盘,千禾味业股价报收12.33元/股,总市值约为126.44亿元。尽管公司股价较年内低点(9.35元)有所回升,但较52周高点(14.91元)仍存在约17%的差距,市值修复进程仍显缓慢且尚未恢复至舆情前水平。

可以预见,2025年将是千禾味业的战略调整年。舆论风波终会平息,但要想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必须拿出更扎实的产品、更清晰的战略和更坚韧的渠道执行力。仅靠“零添加”一个故事打天下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为何说未来十年,普通人最好的赚钱机会一定是在A股?如果你想在未来十年中,获得一个资产稳步增值的机会,...
明日起,AI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叶红梅 每周,“合规周报”会盘点上一周国内外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治理、科技...
AI、VR技术助力,这场残疾预... “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2025年虹口区残疾预防宣传体验进社区”系列活动第二场,日前在江湾镇...
原创 歪... 众所周知,“AI”已然成为了近年来最大的风口之一。一方面,只要与AI扯上关系的行业基本都能“原地起飞...
“AI产品经理”的模拟面试 一、成功案例 “面试官说我的回答,精准打击到他们的规划点”—— 为何能有这样的效果呢?除了常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