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即财富,有债必偿英格兰!英国为何坚持偿还所有历史债务?
创始人
2025-08-31 17:01:45
0

有债必偿英格兰,有仇必报以色列!

引言:跨越三个世纪的承诺

2015年3月,当英国财政部宣布偿还最后一笔起源于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的债券时,全世界为之震惊。

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财务清算,更是一个国家对其295年前承诺的兑现。从南海泡沫到拿破仑战争,从一战到二战,英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有债必偿,有诺必行"。

(二战后苏联及俄罗斯总计约偿还美国债务11。5亿美元,仅为原始援助价值的10%左右。)

在这个债务违约时有发生的时代,英国的做法显得格外引人深思:

为什么要偿还几百年前的债务?

这些早已被历史尘埃覆盖的债券,其原始债权人早已作古,继承人也可能难以追溯,英国完全可以选择不还,为何却要如此"较真"?

答案就在于:信用即财富,契约即生命。

一、英国的世纪偿债史:有债必偿的铁律

1,2006年:还清二战债务

2006年12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载入金融史册的日子。

英国财政部向美国转账8325万美元,向加拿大转账2270万美元,标志着英国终于还清了二战期间欠下的最后一笔债务。

这笔债务源于1945年签订的《英美互助协定》。

二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和经济援助。

战后,美国向英国提供了37.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年息仅2%),帮助英国重建经济。

按照协议,英国应从1950年开始还款,但由于战后经济困难,英国曾在1956年、1964年、1968年等年份多次暂停还款。

即便如此,英国从未宣布违约,而是在经济好转后继续履行还款义务。

历经61年的漫长岁月,英国终于在200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完成了最后一笔转账。

这不仅是债务的清偿,更是国家信用的彰显。,

2,2015年:赎回一战债券。

如果说偿还二战债务还在情理之中,那么2015年英国赎回一战债券则更令人惊叹。

1917年,为筹集一战军费,英国发行了大量"统一公债"。

这是一种永续债券,政府承诺永久支付利息,但保留在任何时候赎回的权利。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当年购买债券的人早已不在人世,但英国政府依然按时支付利息。

2015年,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下降,这些老债券的利率远高于市场水平,英国政府决定行使赎回权,一次性支付1.93亿英镑,彻底清偿所有一战债务。

(一战时期的英军。)

3,跨越三个世纪的承诺:一次性集体赎回历史债劵。

更令人震撼的是,2015年的赎回行动不仅涉及一战债券,还包括了更为久远的历史债务:

南海泡沫事件债券(1720年):这是英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投机泡沫之一,但即便泡沫破裂,英国政府依然承担了相关债务,并持续支付利息295年。

拿破仑战争债券(1790s-1815):为对抗拿破仑,英国发行了大量战争债券,这些债券的利息支付持续了200多年。

克里米亚战争债券(1853-1856):这场19世纪中期的战争留下的债务,英国同样信守承诺,按时付息159年。

这些债券的持有者早已更迭数代,包括国内的贵族、乡绅、商人、律师、医生、退伍军官、寡妇和单身女性,还有来自荷兰、德国等国的投资者,以及各类信托基金和慈善机构。

尽管原始本金相对现在已经微不足道,但英国政府仍然坚持支付每一分利息,直至2015年主动赎回,终结了这些跨越数个世纪的金融义务。

二、契约精神:英国金融霸权的基石

1,政治稳定与制度延续

英国能够做到有债必偿,首要原因是其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更迭通过和平的议会选举完成,避免了革命和动荡对国家信用的破坏。

无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执政,无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困顿,英国政府始终将偿还国债视为不可动摇的原则。

这种制度的稳定性为国家信用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英国下议院议事厅的内部面积约为 290 平方米,一直用了几百年。

2,契约意识的文化基因

英国社会深厚的契约精神,是其能够坚持偿还所有债务的文化根源。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普通法传统到商业习惯法,契约精神深深植根于英国的法律体系和社会文化之中。

在英国人看来,契约不仅是一纸合同,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承诺。

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政府层面,也渗透到整个社会。

英国商人在全球贸易中建立的信誉,英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都与这种契约精神密不可分。

3,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

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重商主义传统深厚。

在这种传统下,信用被视为比黄金更宝贵的财富。

英国商人很早就明白,良好的信用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创造更多财富。

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国家层面。

英国政府深知,保持良好的国家信用,就能以更低的利率借到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家建设和应对危机。

即使需要"借新还旧",只要信用不破,这种循环就能持续下去。

三、信用的复利:为什么守信比违约更划算

1,低息融资的巨大优势

英国坚持偿还所有债务,看似"吃亏",实则是精明的长期投资。

良好的国家信用使英国能够以极低的利率在国际市场融资。

以英国国债为例,其收益率长期低于其他欧洲国家,这意味着英国政府的融资成本更低。

在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这种优势尤为明显。

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能够以3-4%的利率大规模发债,而法国的借贷利率高达8-10%。

这种差距在长期战争中积累起来,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2,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

英国的守信行为,不仅降低了自身的融资成本,更巩固了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投资者相信英国的承诺,愿意将资金投向英国,这为伦敦金融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

即使在大英帝国衰落后,伦敦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这与英国长期积累的信用资本密不可分。

全球投资者依然相信,在伦敦进行的交易会得到法律保护,签订的合同会被严格执行。

如今金融业依旧是英国的“黄金奶牛”,

在2023年,金融服务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为英国:贡献了超过 £1000亿英镑的税收,是政府最重要的“金主”;支撑了约12%的国民经济(GDP);创造了 £1100亿英镑的巨额贸易顺差,是英国国际收入的顶梁柱;提供了数百万个高技能、高薪水的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了整个专业服务产业链。

(伦敦金融中心)

3,与法国的对比:信用破产的恶性循环

历史上,法国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反例。法国王室多次宣布破产或重组债务,导致其信用严重受损。

结果是,法国政府借款困难,即使能借到钱,利率也远高于英国。高利率增加了还款负担,进一步恶化了财政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在英法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关键历史节点上,英国总能筹集到充足的战争经费,而法国却常常捉襟见肘,最后导致战败。

讽刺的是,许多法国富商宁愿把钱借给英国,也不愿借给自己的政府,因为他们更相信英国会还钱。

四、美国的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信用体系。

美国作为英国的"继承者",也继承了这种对信用的重视。

美国建国以来,联邦政府从未违约,即使在南北战争、大萧条等危机时期,也坚持偿还所有债务。

这种信用传统使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国国债成为全球最安全的资产。

即使美国债务规模庞大,全球投资者依然愿意购买美国国债,因为他们相信美国会信守承诺。

这种信任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它使美国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为其庞大的经济体系融资。

五、对当代的启示:信用社会的构建

1,国家层面:信用即软实力

英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国家信用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其融资成本、投资吸引力和国际地位。

守信的国家能够吸引更多外资,获得更好的贸易条件,在国际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2,企业层面:信用即竞争力

对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记录是核心竞争力。

它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吸引优质合作伙伴,提升品牌价值。在供应链金融、企业债券等领域,信用良好的企业享有明显优势。

3,个人层面:信用即财富

在现代社会,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

从贷款买房到信用卡消费,从求职就业到商业合作,信用记录影响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培养契约精神,维护个人信用,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结语:信用的长期主义

英国偿还跨越三个世纪债务的故事,是一堂生动的信用课。

它告诉我们,信用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坚守的原则。

违约可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守信创造的长期价值远远超过短期得失。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当我们面临各种诱惑和压力时,不妨想想英国的选择。

那些看似"过时"的债券,那些"没必要"偿还的债务,恰恰是国家信用大厦的基石。

每一次如约偿还,都在为未来积累信用资本;每一份坚守承诺,都在创造无形的财富。

有债必偿,有诺必行。

这不仅是英国的国家信条,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的行为准则。

因为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信用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守信就是最明智的投资。

当我们理解了英国为何要偿还295年前的债务,我们就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强大——不是军事的威慑,不是经济的规模,而是那份跨越时空、历久弥坚的信用。

这,或许就是"日不落帝国"虽然日已西斜,但伦敦依然是全球金融中心的真正秘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郑佩佩儿子再次为患癌妻子众筹治... 近日,已故影星郑佩佩的儿子原和玉第二次在网上发起筹款,为其乳腺癌恶化的外籍妻子Andrea治病,筹款...
《我自抗战来》系列微短剧重磅上...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8月28日,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和新华网联合推出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任嘉伦谭松韵《锦衣之下》,没有... 文/苏小妹好些个古偶剧里,主角要么美强惨,要么有金手指。但任嘉伦谭松韵主演的电视剧《锦衣之下》,却不...
开源证券:给予中国交建买入评级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齐东,胡耀文,杜致远近期对中国交建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主...
深挖《生万物》!真正的聪明人,... 在最终的36集大结局中,封腻味当了汉奸,但他的阴谋没有得逞!结局上来,先是傻挑被日寇残忍杀害。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