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这种特质,请一定好好珍惜它
创始人
2025-08-30 22:21:53
0

下面这两种类型,哪一种更符合你?

第一种:兴趣比较窄,对一件事情能够投入长期的精力去专注钻研,把它做好,但对其他领域比较漠不关心。

第二种: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容易对许多事物产生热情,但在一件事情上往往难以保持专注,很容易浅尝辄止。

传统的观点往往会认为前者更好,擅长前者的人也更优秀、更杰出。而后者呢,往往会被冠以「做事不专注」「不自律」「三分钟热度」的帽子,认为这是一种需要改掉的毛病。

这种观点有道理,但其实并不尽然。

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 「纵向策略」,把后者称为 「横向策略」

那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

在我看来,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使用合适的策略 —— 也就是我之前反复讲过的 「T型人才」

一方面,在两三个钻研的领域上有一定的积累;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对其他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涉猎,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

这可能是应对未来最好的一种类型。

为什么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未来的时代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技能。

传统的社会需要的是「一技之长」,要求你成为一个更庞大的系统里的一环,满足系统的需求。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产业的升级和新业态的出现,我们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技能了。

除了技术之外,你最好懂一点沟通,懂一点管理,懂一点业务,懂一点营销,懂一点心理……

尤其是越来越多小型个人工作室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趋势。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个体,需要让自己具备一家小型公司的能力。那么,广泛涉猎多个领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2)AI 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放大器。

我在之前的文章讲过:如何理解 AI 的定位呢?我认为它是一个放大器。它会放大你在各方面积累的技能、能力和知识,获取更大的价值。

一些简单的例子是:你擅长搜集和处理信息,就更容易在 AI 的帮助下提高吸收效率;你对许多内容都有了解,才能更好分辨 AI 为你提供的回答;你懂一些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 AI 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同样,你在多个方面都有更多的涉猎和理解,就更容易在 AI 的帮助下,实现跨界和整合。

3)知识是有网络效应的。

得益于我们这个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渠道,每个领域的门槛都极大地降低了。你可能很难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但你只需花上一点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对这个领域有一个粗浅、但是又「够用」的了解。

你积累的知识越多,它们之间能够彼此碰撞、彼此联系,产生新的组合和火花的可能性就越大。你在10个领域上有一定了解,他们彼此能够碰撞和结合出来的可能性,一定比只有两三个领域的情形下,要丰富得多。

那么,如果我们以T型人才为目标的话,比起纵向策略者,横向策略者会有一个优势,那就是: 纵向策略者比较不容易采取横向策略,但横向策略者是有潜力同时发展这两种策略的。

为什么呢?这跟他们的性格特质有关。

纵向策略者往往有较高的尽责性和较低的开放性,这使得他们做事更认真、更一板一眼。也就是说,他们会对感兴趣的精力倾注很多精力,这使得他们不容易对许多事物产生兴趣,因为那就意味着要花很多精力投注进去。

但相反,横向策略者容易对许多事物产生兴趣,因此他们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起点,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思维和心态的改变,以及一些行为技巧,来促进他们把这种兴趣维系下去。

换句话说: 前者在前期可能会占优,但如果给予足够的机会和适当的训练、引导, 后者的上限可能是会更高的。

但是,我们的环境往往倾向于肯定和褒奖前者,而比较少给予后者认同和鼓励。这使得许多横向策略者,要么得不到正反馈而被打压和阻碍,要么因为自己的精力分散和缺乏引导而最终难以成功。

就像我们的环境总是鼓励外向、不鼓励内向一样,这使得很多内向者难以取得世俗意义上的认可和成功,不得不为了适应环境而去改变自己。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横向策略者,我想说的是:请给自己更多的鼓励和信心,你的上限其实是可以很高的。

除了这一点,横向策略者还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 更容易拥有充沛的热情和好奇心。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它意味着:你的思维会更灵活,不容易受到已有知识的束缚,会对新事物更加敞开怀抱,更容易将新事物内化到自己已有的思维框架里面,从而保持时刻「跟进」这个世界的变化。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大脑变得衰老,其实很大程度上 不是生理机能的衰退,而是心态的变化。

这里的心态指的是什么呢?包括很多部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拒绝接收新鲜事物。

正如我经常所引用的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名言: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许多人的知识可能很丰富,在各自的领域里也可能很专业,但是一旦他们开始故步自封,拒绝接收新事物,能力往往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他们对于新兴事物往往充满警惕,对不符合自己认知框架的信息和观点也更排斥、更抗拒,甚至,为了避开新鲜事物对他们知识体系的冲击,他们会下意识地开始拒绝「学习」。

这在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时代或许还好,但面对一个高度变化和不确定的时代,一旦遭遇到范式变化和技术突破,就容易被拉开差距。

如果你还保有着旺盛的热情和好奇心,请一定好好珍惜这种能力。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纵向策略者,我的建议是: 想办法去发展横向策略,拓宽自己生命的边界,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保持永远流动的生命力。

不妨试一试我之前分享过的「15%法则」:拿出大概 15% 的业余时间,用来尝试一些新领域,涉猎一些新知识,培养一些新爱好。

不需要学得很深很透,也不需要成为专家,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去拓展跟这个世界互相联系的触点,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具灵活性和柔韧性。

就像游戏一样,只是盯着主线任务是很枯燥无聊的,想办法去拓展和挖掘「支线任务」,才能让整个游戏过程更有趣。

进一步,拓展和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其实也有助于减轻风险和压力。

如果你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切,你的生命里除了工作、没有别的东西,那你自然对工作会有极高的期望。万一你在工作中受到挫折,那么你很容易感受到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因为你没有别的退路了。

但反过来,如果你除了工作之外,还有一些日常的兴趣爱好,有做得很棒的特长,有获得过肯定的作品,有一帮知心的朋友,甚至,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的 —— 那么,这些东西,就能够承载你的价值和存在感,支撑起你的安全感。

同样,当你遭受压力、焦虑和烦恼时,如果你有一处能够供自己休憩、获取能量的「心灵花园」,你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困难击倒。

当你身处这片「心灵花园」时,你会清楚地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领地,我有喜欢的事情,有能够关心的事物,我能够做到我想做的。

这种由热爱所产生的动力,能够压过我们害怕的东西,让我们永远保持清醒、冷静和勇气。

同样,如果你是一个横向策略者,那么我的建议就是: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心态和技巧,帮助自己把兴趣落地,让你的「三分钟热度」真切成为帮助自己拓展可能性的网络。

可以参考下面一些方式:

1)以成果为导向,为自己设计成就

以编程为例。学过编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能学好?一定不是找一本教材然后硬着头皮去学,而是先找到一个明确的需求,需要做出一个成品。然后围绕着这个成品去学习,把它最终做出来,那么你的技能一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这个需求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工作上一个不够满足的地方,可以是搭建自己的自动化工作流,甚至可以是做一个小游戏……都可以。你必须找到一个非常吸引你的点,依据这个点去挖掘,才能有效地持续下去。

同样,你要学音乐、学演奏、学手工……最好都不要凭着一口气去学,而是从某个具体的需求出发 —— 甚至这个需求可以是「送对象一个礼物」「在别人面前显摆」,都行。

这相当于为自己设计一个成就,再去满足这个成就。这样,才能为你构建持续不断的驱动力。

2)关注自己切切实实的进步,为自己庆祝

许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我不够好。尽管我又做到了XX,但我离理想中的目标还非常遥远,所以我做得还不够好,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差得远呢……

不要这样。这会一直给你带来压力,让你始终有一种「羞耻感」。你会觉得你是不配被赞扬、被肯定的,难以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欣赏自己,从而陷入无限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这样下来,自然就很容易让任何事情都无疾而终了。

请告诉自己:你已经足够好了。你做成的任何一件事情,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都是你人生中值得大挥一笔的一大步。它意味着,你又变得更优秀了一点,厉害了一点。请发自内心地为自己庆祝,给自己一个赞赏,为自己感到高兴。

建立良好的反馈链路,才能让我们在行动的道路上永远保持动力。

3)培养输出的习惯,构建良性正循环

我非常推崇一种学习方式,那就是通过输出来学习。尤其当你是一个兴趣旺盛的人时,就非常适合去当知识的传播者。

你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跟进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写攻略,可以做测评,可以做新手教程,可以做内容解析和导读;可以写图文,可以剪视频,可以做播客;可以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也可以做一档属于自己的自媒体……

你也可以在工作中,试着把你从外部获取到的新信息、新工具、新方法、新流程……引入到团队内部,去做一些创新优化和整合,让工作变得更高效和简洁。

这些,都可以反向激励和推动你进一步去学习、去耕耘,为你提供充足的、不竭的动力。

4)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获取归属和认同

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是容易孤独的,可能会难以为继。所以,不妨试着去参与一些社群组织,找到你的同好,认识更多跟你同频的人。

你可以跟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鼓励……甚至,也许能够在里面交到知心的朋友。毕竟,能够拥有共同的兴趣,本来就是友谊的支柱之一。

多去连接不同的人,不要让自己成为孤岛。

安利时刻

不少同学对“人生教练” 这个新技能和新副业很感兴趣,那怎么办呢?

不如组建一个“人生教练” 的微信群吧,让大家相互交流。

后续,我会在群内做一些“人生教练”的介绍和分享以及给大家一些教练咨询体验名额,以及《人生教练入门和商业化指南》

打造“教练+”思维,可以多场景应用,比如教练式育儿育人、教练式职场职业、教练式关系沟通、教练式领导力、教练式IP、教练式情绪管理、教练式销售、教练式自我成长。

这个群更适合,以下人群:自我成长者、爱学习和分享者、老师、中高层管理者、社工、职业转型者、个人IP、创业者以及正在或者想成为人生教练的人。

加下方老梁社长的微信,即可进入“人生教练体验交流群”, 申请暗号:人生教练。

作者:L先生说

来源:L先生说

编辑:紫幽

点个在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热爱党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 对党...  热爱党的心得体会范文1  一个诞生于艰难困苦中的政党的生日,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日子。险恶的环境使她无...
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心得体会3篇 ...  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心得体会范文1  现代政党都是有纪律要求的,没有纪律就不成其为政党,就是乌合之众。...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3篇 ...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
关于学习党的理论心得体会3篇 ...  关于学习党的理论心得体会范文1  这段时期,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在内心...
关于中党思想心得体会3篇 党支...  中党思想心得体会范文1  我作为一名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有幸参加了上海电力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