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参加“9·3大阅兵”的空军两型四款五代机中,歼-20B无疑是最具代表性、最具特殊意义的一款战机。它不仅是歼-20A的进化版本,更是在外观设计、机体优化、航电系统以及动力装置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能与世界最顶尖战机相抗衡的机型。
首先,从外观设计的细节来看,歼-20B与歼-20A最大的区别体现在驾驶舱后部的机身部分。新型号在这一位置加高了结构,使得机体内部空间进一步拓展,这不仅方便了设备布置,还在空气动力学上实现了优化。阻力曲线的调整让其在超音速飞行时的阻力降低了10%,原本就出色的超音速机动能力再度得到强化。换句话说,歼-20B在高速突防和机动对抗中具备了更强的优势,可以称得上是当前五代机中机动性能的佼佼者。
其次,歼-20B在传感器系统方面的升级也相当引人注目。其EOST(光电追踪瞄准系统)从原先歼-20A只能覆盖前方270度,提升为全方位360度覆盖。这意味着,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对后方威胁也能实时掌握,从而更好地应对防空导弹及高速拦截机的袭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设备外观色彩的分析(由淡绿色转变为蓝色),推测其已升级为“双波段EOST”,即兼具长波与中波红外探测能力。长波适合探测远距离目标,而中波尤其擅长对低空和超低空目标进行识别,这使得歼-20B在对付巡航导弹、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时的探测和跟踪效率大幅提升。
在动力方面,歼-20B同样有了重大突破。目前,它搭载有两款不同的发动机。参加阅兵的版本装备了改良型涡扇-10C,而另一款则是专为其量身打造的涡扇-15发动机。涡扇-15属于新一代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性能指标大幅提升,使得战机在超音速条件下的机动能力更上一层楼。外观上,涡扇-15的特征是尾喷口处更长的收敛片,而其内部还伴随着新一代航电系统的升级。无论是涡扇-10C版本,还是涡扇-15的“完整版”,歼-20B的整体战力都已经站在了世界顶尖行列,因此国内网友才将其称为“5.5代机”。
有意思的是,一些西方媒体曾嘲笑“5.5代机”的说法,认为只是中国网友的自我满足。然而现实却很快给出了回应——参加阅兵彩排的歼-20B已被拍到应用了部分六代机的前沿技术。例如,其前缘襟翼缝隙已被柔性蒙皮封闭,而这种技术正是源自成飞正在研发的六代机歼-36。
事实上,成飞早在2023年7月便公开了“连续变弯度柔性舵面”的专利,这也是全球首次将柔性蒙皮技术实用化。相比传统通过机械铰链分段变形的设计,柔性舵面采用蜂窝状骨架和柔性蒙皮,再配合高精度电驱动联动系统,使机翼能像人类手指一样灵活弯曲,同时彻底消除了外露缝隙。这不仅让气动效率提升约40%,还使雷达反射面积减少高达90%,对军用战机的隐身性能有极大价值。歼-20B前缘襟翼正是采用了这一技术,从而在超视距空战中获得更强的隐身与先敌优势。
可以说,六代机的部分“黑科技”下放到歼-20B,让它在制造工艺与技术含量上远超现役的F-22和F-35等典型五代机。因此,称其为“5.5代机”并非夸大,而是实力的真实体现。歼-20B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之作,更标志着中国空军在未来空战格局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