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崇焕向崇祯皇帝承诺“五年平辽”且如果他不死能否成功的话题一直是明史爱好者争论的热点,本文也简略聊聊这个事。
在我看来,袁崇焕平定不了辽东,他如果要平辽东,最大的敌人不是后金,而是他的“心腹将领”祖大寿以及辽东将门。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辽饷”。
明朝为应对后金的威胁,专门设立了“辽饷”,金额到崇祯时期,已经涨到了每年600万两以上,这些钱有一部分被文官贪墨了,但至少还有一半用于辽东,每年最少也有300万两。
后金刚崛起的时候,明朝派兵跟后金交战,是从全国各地调兵去辽东,包括从遥远的四川、浙江、福建等地调兵(一般都要走个一年多才能到辽东),当时,“辽饷”是全国各地的兵一起分享。
后来,天启年间的辽东经略孙承宗基于从全国调兵到辽东这种方式很劳民伤财,而且,很多省份的客兵到了辽东,因为不适应当地的气候而丧失了战斗力,于是,他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主张,也就是不要外地的兵将来了,只用本地的兵将守辽东。
袁崇焕就是这一主张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执行人,为此,他把满桂、赵率教调离辽东前线,把毛文龙干掉,实际上都是在执行“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主张,这些著名将领都不是辽东籍。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这个主张有利有弊,弊端就是辽东将门做大,而且,“辽饷”从全国各地的兵一起分享变成了辽东将门独享。“辽饷”是基于后金的威胁才有,“后金在则辽饷存,后金亡则辽饷消”,辽东不平定,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将门每年都能分300万两以上的“辽饷”,辽东平定了,“辽饷”也就没了,谁想要平定辽东,都是断辽东将门的财路,这个仇可就结大了。
因此,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将门是绝对不会允许辽东被平定,袁崇焕吹嘘“五年平辽”,即使他有这个本事,辽东将门也不会答应,祖大寿也不会答应,袁崇焕要筑城防后金,祖大寿会配合,袁崇焕要主动出击消灭后金,祖大寿会第一个站出来把他做掉。
崇祯四年,祖大寿曾投降后金,转头跑回来继续帮明朝打后金,他可不是忠于明朝,而是当时的后金穷,没法一年给他几百万两银子,他当时留下了几个儿子、侄子在后金当官,自己跑回来继续分“辽饷”,一直到崇祯十五年再次降清。
所以,袁崇焕只要还在执行“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这个主张,还在允许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将门做大,他就无法平定辽东,等着每年分享“辽饷”的祖大寿们才是他想“五年平辽”的最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