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已然拥有两艘航母,为何中国从不担忧我们的海军呢?”在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问答网站Quora上,一位印度网友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特意强调,“维克兰特”号国产航母的服役,印度在印度洋已无敌手,甚至暗示其有能力封锁马六甲海峡,却困惑:中国仍在与巴基斯坦深化军事合作。
这个带着自信的疑问,很快点燃了各国网友的讨论热情。
印度网友率先展开辩护,“比较需要对等的基准,”一位新德里的用户写道,“中国海军的150艘舰艇固然庞大,但印度海军在印度洋的部署密度无人能及。
我们的“超日王”号航母战斗群,去年在阿拉伯海的演习中,成功地协调了俄罗斯的“布拉莫斯”导弹,与以色列的“巴拉克”防空系统。
这种多国装备的整合能力,本身就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他还列举数据:“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印度海军舰艇,总吨位已达34.2万吨位居全球第七,这还没算上正在建造的第三艘航母。”
美国网友的评论携带着典型的技术派视角。
“五年前或许还有可比性”,加州的一位军事爱好者辩驳道,
但如今中国海军的深水作战力量,已形成体系,3艘075型两栖攻击舰,能够搭载30架直升机,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就连美国都仍在持续完善之中。
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的卫星图像分析,中国在吉布提的保障基地,已部署了YLC-8E这种反隐身雷达,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实时地去监控印度洋上舰船的动态情况。”
新加坡网友发言,“印度海军的确创造过世界纪录,在2013年,用潜射导弹击沉了自己的‘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
这位网友打趣道,“这种误击精准度’,或许会让马六甲海峡的商船发抖呢?但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每天有150艘商船通过马六甲海峡,其中60%驶向中国。
一旦被封锁,首先遭殃的将会是依赖能源进口的印度自身——他们80%的石油要经此运输。”这番话引来不少点赞。
日本网友的评论则带着工业界的审慎。
“我们在印度高铁项目上学到了重要一课,2017年开工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原计划2023年通车,现在预计要延期到2028年。”
这位网友写道:
“印度国产航母的建造过程,更具代表性,2006年开始动工,到2022年才正式投入使用,在试航阶段,还因设计上的欠缺,被戏谑地称为‘点头航母’。”
根据《朝日新闻》的调查,这艘航母的关键系统,分别来自13个国家,仅仅是整合这些设备,就花费了8年之久。
不过反观中国,从第一艘航母到电磁弹射航母,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这种涵盖全产业链的能力,才是真正具备威慑力的。”
真正称得上的海洋强国,从来都不是靠喊喊口号,就堆砌起来的,而是用像钢铁一样,打造出来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