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披露《日照银行主体及相关债项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78%、综合收益总额-18.16亿元、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2.69%、8.31%……
多项关键风险指标的披露,揭示出日照银行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资本充足性层面,正面临重重挑战。
规模扩张,资产总额增至3877.4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日照银行成立于2000年,前身为日照市商业银行,是一家由国有股份、企业法人股份及自然人股份共同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
2009年其更名为日照银行,设立首家分行青岛分行。目前,在青岛有11家支行。
作为一家山东本土商业银行,自2010年以来,其先后在济南、临沂、潍坊、济宁、枣庄、威海、烟台、聊城设立分行,构建了以日照本土市场为根基、以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市场为两翼的“一基两翼”战略布局。
图片来源:日照银行官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日照银行资产总额达3698.03亿元,至2025年3月末,资产总额增至3877.41亿元,较年初增长4.85%,规模持续扩张。存款与贷款规模亦在上升,2025年3月末吸收存款2965.22亿元,发放贷款与垫款2170.73亿元。
从营收和净利层面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日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12.35%;实现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上升4.42%。
可以说,在业绩层面,日照银行的成绩单可圈可点。
不良率抬升,客户集中度风险显著
不过,亮眼数据依旧难掩其规模扩张暗藏的风险管理隐忧。
根据跟踪评级报告,截至2025年3月末,日照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09个百分点至1.78%,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制造业领域。
不良率是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反映的是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程度。对比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1%,而日照银行高出平均水平0.27%。
此外,前十大不良贷款余额达15.75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9.72%,反映出大额风险暴露较为突出。部分贷款因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处置周期较长,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处置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日照银行存在规模不小的借新还旧及展期贷款。其中,借新还旧贷款余额62.15亿元,展期贷款余额36.61亿元。尽管这些贷款目前被划分为正常或关注类,但此类债务的可持续性存疑,未来下迁为不良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另外,客户集中度风险同样显著。截至2025年3月末,前十大贷款客户集中度高达44.20%,部分大客户自身债务负担较重,一旦发生信用事件,极易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冲击。
同时,日照银行拨备覆盖率降至174.10%,较年初下降8.04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削弱,未来仍面临拨备计提压力。
多项指标下滑,资本补充压力渐显
从收益情况来看,综合收益总额由上年同期的70.88亿元骤降至-18.16亿元,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也从上年的22.62亿元降至-68.5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这意味着日照银行亟待加强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其所有者权益也有所收窄,从2024年末的280.60亿元降至278.47亿元,资本内生能力有所削弱,进一步制约了应对市场波动的空间。
尽管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但其资本消耗也在加速。截至2025年3月末,日照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6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1%,分别较年初下降0.79和0.67个百分点。
对此,东方金诚表示,未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日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存在一定的补充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照银行在业务持续增长、存贷款规模扩大方面,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其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市场收益波动、资本充足水平承压等方面的挑战,也对其长期稳健经营提出了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