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我们为何质疑受害者》人们为何不相信她们?如何判断谁说了真话?
创始人
2025-08-21 11:01:20
0

当受害者鼓起勇气发声,为何质疑常常比信任来得更快?社会文化等偏见如何为施暴者筑起保护墙?怎样的社会支持才能真正修复创伤,而非造成二次伤害?

性暴力研究领域权威、法律专家德博拉·陶克海默独创“可信度复合体”理论,揭示潜藏在法律条文和社会认知中的无形力量,它系统性地消解受害者的声音,令旁人难以悉心倾听她们的讲述,并给予公平回应。

本书基于作者亲历的典型案例、专业访谈,以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和神经生物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剖析了权力运作与可信度判断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及文化观念与法律制度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我们的信任机制如何被系统性扭曲,而这种扭曲又给指控者带来了怎样的持久性伤害。最终,本书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响应机制,让性侵指控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处理。

【作者简介】德博拉·陶克海默(Deborah Tuerkheimer)

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教学与研究领域包括刑法、证据法以及女性 主义法律理论,著有《错误的定罪:“婴儿摇晃综合症”与不公的 惯性》(Flawed Convictions: "Shaken Baby Syndrome" and the Inertia of Injustice)等。

她曾在纽约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担任 助理地方检察官,负责有关家庭暴力和儿童虐待的起诉案。2015 年, 她当选为美国法律学会成员,该学会由致力于推动法律发展的杰出 法官、律师及学者组成,享有崇高学术声誉。

【书籍目录】

作者说明 / 1

导言 / 3

第一章 以权力为轴线 / 11

可信度复合体的运作方式

第二章 完美受害者与魔鬼施暴者 / 40

迷思如何影响我们的可信度判断

第三章 谁的真相 / 59

受害者如何被质疑

第四章 责任转嫁 / 105

受害者如何被挑剔

第五章 关照落差 / 138

受害者如何被无视

第六章 “更糟糕了” / 180

为何可信度复合体会伤害受害者

第七章 超越信念 / 209

幸存者至关重要

结 论 / 238

致 谢 / 248

注 释 / 252

索 引 / 302

【精彩文摘】导言

2020 年 2 月下旬的一个早晨,我来到曼哈顿下城区的刑事法院大楼。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曾是那里的一名检察官。当时,我专门负责性暴力方面的案件,其中的许多案件我仍记忆犹新。当我走进法院,那些案子——尤其是受害者们——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天把我带回法院大楼的是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一案。此前,我身处任职的西北大学,密切关注着此案为期一个月的审理。现在,我终于能亲临现场,观察整个审理过程。

经过五天的审议,陪审团宣布已作出裁决,当时我就在法庭现场。仅这一事实就非同寻常。绝大多数性侵报案从未实施逮捕,更别说指控、起诉或定罪了。在整个美国,警方接到的性侵案报告中大约只有 20% 会实施逮捕。在部分司法管辖区,逮捕率甚至更低。正如人们所知,当原告和被告是熟人时,指控就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审理,这让陪审员倍感头疼。此外,当被告是有权势者时,免责就是普遍规律,而追责是极少数例外。

韦恩斯坦的法庭之路催生了一个新时代。大约在两年半前,有关这位好莱坞巨鳄暴行的开创性报道将窃窃私语演变为千夫所指。#MeToo 成为热搜,各行各业的人们站出来公开她们的故事,揭露在出版、时尚、音乐、体育、广告、喜剧、慈善、酒店、零售、法律、工厂、学界、科技行业、宗教场所、政界等各领域的性暴力行为。此时距塔拉纳·伯克(Tarana Burke)发起“MeToo”运动已有十余年。事实上,该运动将为性暴力的幸存者赋能,尤其对于有色人种的妇女和女孩而言。直到韦恩斯坦受审,这一运动已将性暴力推至我们的公共对话与意识的最前沿。

在#MeToo 话题形成病毒式传播之后,活动家和倡导者利用这一势头要求进行系统性变革。他们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几十年来,韦恩斯坦一直在利用保密协议让女性保持沉默,这一行为被曝光后,使用保密协议这一关键因素受到极大关注,这类协议因而在十几个州受到限制。有一些州扩大了性骚扰的定义,以涵盖更广泛的行为,其中包括情节较轻的骚扰,同时让更多受害者得到保护,如合同工和实习生等。还有几个州延长了提起性骚扰控诉的时效。

尽管运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的机构及其文化的改革几乎已经停滞。努力取得的法律成果远未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程度。今天,在各州和联邦法院里,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即使是最进步的管辖区也保留了一些降低指控者可信度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以外,问题更严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可信度做出紧急判断。比如,当同事告诉你某个骚扰事件,当你听到有关你老板的私下告诫,当某位朋友透露一个很久之前或新近发生的性侵事件,当你在社交媒体上得知一个熟人指控另一人行为不端,或当你读到针对你崇拜的政治家、演员或运动员的最新指控时,我们都需要加以判断。

判断可信度是一种强大的权力,因为可信度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形式。每当我们评判可信度时,就会处于一种认可或贬损发声者的位置。然而,社会和个人在以令人不安的方式行使这种权力。即使是我们中最善意的人,包括那些勇于接受#MeToo 教训的人,也是如此。我们正在被一组力量左右,却对此一无所知,我将这组力量称为可信度复合体。这些力量腐蚀我们的判断,使我们极易贬低指控者的可信度,夸大被告的可信度。最脆弱的女性经历着最极端的可信度受损,而那些受到更高的地位或职位保护的男性,则是可信度大幅提升的受益者。

可信度复合体有两个主要的驱动因素。首先是文化。可信度复合体渗透到我们文化的最深层,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公共的意义系统,尽管它极富争议。社会人类学家亚当·库珀(AdamKuper)将文化定义为一个“思想和价值观的问题,一种集体心态”。尽管我们所共享的意义系统是支离破碎的,但它仍然存在。这里的关键是,这种文化无法从一个权力明显失衡的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在接下来的故事中,等级、不平等、脆弱性和特权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文化的一个主要呈现方式是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你会看到,可信度复合体是人为推动的。一些人在系统中工作,这些系统常常会使一个人的可信度受到损害或得到提升。警官、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占有重要位置。朋友、室友、父母和同事也是如此。我们都无法超越文化规范,也无法避免其对我们内心造成的影响。正如文化心理学家所认为的那样,人类心理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生产者。当涉及可信度复合体时,个人心理反映并 加剧了对于暴力指控的集体反应。

无论你喜欢与否,我们都被同样的文化汁液浸染着。我们中的一些人比其他人更适应这些文化力量带来的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设法调整已被意识到的常见错误和偏见。有些人从不端性行为的独特经历中得到启发,这也塑造了关于可信度的判断。大多数人都已从许多#MeToo 故事中得到了一些关于性暴力的信息。但是,没人能够免受文化影响,即便是幸存者也不例外。

法律是可信度复合体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法律在塑造公共价值观和态度方面的功能往往被忽视。法律学者内奥米·迈泽伊(Naomi Mezey)写道:“法律在看似不运作的时候,也在发挥作用。”迈泽伊解释说,在所有关系中,包括最亲密的关系,法律条文都设定了“我们商议生活及塑造身份的底线”。这些条文很庞杂,因为法律是一个迷宫。它是惩罚特定行为的刑事法规,是禁止特定形式歧视的法令,是解释这些法律的司法意见,是决定法庭接受哪些证据的规则,也是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诉讼的程序。这些法律渊源对可信度复合体都至关重要。

由于法律融入了对文化的理解,它揭示了原本可能被掩盖的盲点。但正如社会学家苏珊·西尔比(Susan Silbey)观察到的,“法律不仅仅反映或编码其他规范建构的内容”,它也塑造文化。就如西尔比所说,“法律是文化进程的一部分,它在社会关系的构成中起着积极作用”。法律在强化可信度复合体的同时,也暴露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早在 2017 年,韦恩斯坦已经成为公众舆论场上#MeToo 话题的反面典型。法庭则不同。在那里,他像所有刑事被告一样被推定为无罪,除非他的有罪证据能够排除一切合理怀疑。控方案件依赖于指控者的话语,而指控者的可信度是核心,并且每个环节都会受到攻击。接受韦恩斯坦辩护团队的盘问是艰难而痛苦的,他们利用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报告性侵事件女性的怀疑。指控者被描绘成为了财富或名声而撒谎的人,被指责将自己置于弱势地位,被讲述成对辩方认为的自愿性行为的报复和后悔。她们被逼问为什么等待这么多年才站出来,且在她们所指控的性侵行为发生后,仍与韦恩斯坦保持友好关系。

这些是用来诋毁女性的老套路。它们不仅出现在法庭内,法庭外也同样存在,不端性行为的指控首先在法庭外被提出,通常是在受信任的内部圈子里。为韦恩斯坦一案的陪审员所设置的陷阱,是任何人都有可能陷于其中的。

当陪审员们拖着脚步回到法庭,我看着法庭工作人员围着韦恩斯坦,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判决。我知道,这一刻不仅是为了韦恩斯坦一案勇敢的受害者,也是为了世界各地的性暴力幸存者,以及所有那些看着正义是否能在困境中得到伸张的人。有罪。人们相信了指控者:她们所描述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发生的事情是错的,她们的痛苦是重要的。人们认为,这些女性是可信的。

对韦恩斯坦的判决代表了一次巨大的胜利,但我仍在担忧实现这一时刻所需的条件。我们需要这么多女性——在审判中作证的六名和公开反对韦恩斯坦的几十名女性,她们给警察和检察官施加压力才得以使案件成立。如果可信度只体现在数量上,那么更典型的单独指控者会怎样?如果可信度只赋予某些指控者——韦恩斯坦的大多数受害者都是白人女性,那么当有色人种和其他边缘女性说出所遭受的性暴力时,会发生什么?这些都是紧迫问题——提醒着我们,#MeToo 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首先是一名特殊受害者检察官,其次是一名法律学者,我看到了可信度复合体是如何帮助性暴力实施者免于惩罚的。我逐渐相信,要制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必须改变对可信度的态度。这一信念不仅源于我的工作,也来自我作为这个世界的一名女性的经验和观察。许多有权势者在维系父权制现状方面投入巨大。这种现状将持续下去,除非我们去思考可信度和它的本质:权力。

可信度复合体使这种权力分配不均,也不公平。我们将看到,在贬损指控者可信度的普遍倾向中,边缘化的幸存者受害最深。有色人种妇女、贫困妇女、残疾妇女、性少数群体、移民妇女——无论对于正式官员,还是其家人朋友,这些人是最不被信任的。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她们所处的位置使其话语被区别对待。幸存者往往会预料到此类不平等待遇,为避免这种情况,她们便对所遭受的暴力缄口不言。

当女性真正站出来时,可信度复合体使我们如此轻易地否定她们,不相信她们对事件的描述,指责她们的侵害行为,无视她们的痛苦。与此同时,可信度复合体让我们拥护那些被指控的男性的利益,支持他们否认控诉,帮他们开脱罪责,优先考虑其逃避责任的渴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受到这些倾向的影响——并非由于我们是坏人,也不是因为我们想置幸存者于不利地位,而是因为我们仍然沉浸在某种文化中,而这种文化一直在贬低性侵犯和性骚扰的受害者。

我们有另一项选择:通过正视扭曲我们决策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行使权力,决定谁是可信的。

我将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以最切近的方式阐明可信度复合体的运作原理。我们将看到被不端行为伤害的女性如何再次受到伤害——这次是被性暴力的后续所伤害。这些故事中的部分人物是你熟悉的:哈维·韦恩斯坦、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 罗 伯 特·凯利(R. Kelly)、 拉 里· 纳 萨 尔(Larry Nassar)、比尔·科斯比(Bill Cosby)、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但是,我们将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可信度复合体——来看待那些熟悉的事实。

而本书中的大多数故事,属于那些其施暴者并不出名的女性,她们的讲述从未成为头条新闻。这些女性也承受了痛苦——不仅是性暴力,还有暴力的余波。她们遭遇挫败——不仅来自施暴者,也来自周围那些不能或不愿提供有效回应的人。一些受害者首先向朋友、同事或家人求助,另一些人则向工作场所的主管、大学的纪律官员,或者警察和检察官报告。这些人的判断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偏差,伤害了信任他们的女性。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人都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我们重新调整自己,更公平地应对所接触到的指控,法律改革和文化变革将随之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能瓦解可信度复合体。第一步,要从了解这种复合体的运作方式开始。

*以上内容摘自《我们为何质疑受害者:论可信度》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富春环保:上半年净利润1.86... 人民财讯8月21日电,富春环保(002479)8月21日晚间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
华通线缆跌0.55%,成交额1... 8月21日,华通线缆跌0.55%,成交额1.89亿元,换手率1.70%,总市值111.81亿元。异动...
前沿生物跌1.86%,成交额2... 8月21日,前沿生物跌1.86%,成交额2.80亿元,换手率4.14%,总市值67.09亿元。异动分...
迪威尔涨0.31%,成交额62... 8月21日,迪威尔涨0.31%,成交额6275.17万元,换手率1.00%,总市值62.68亿元。异...
斯达半导跌1.05%,成交额5... 8月21日,斯达半导跌1.05%,成交额5.80亿元,换手率2.47%,总市值231.98亿元。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