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韩关系进入了一个冷冻期,从2017年萨德系统的部署开始,到2023年才有了些许缓和迹象。然而,尹锡悦上台后,局势再次变得复杂化。许多人把萨德系统当作导火索,但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关注。
韩国长期在安全问题上依赖美国,但在经济上却试图从中国获取更多利益,这种双重战略的失衡,最终导致了经济上的严重损失。中国也没有袖手旁观,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韩国企业因此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这种策略的失败,在李在明接手后才开始得到纠正,转向务实的外交政策,旨在弥补这几年的战略失误。
萨德部署无疑是引发两国紧张关系的起点。2016年7月,韩国宣布部署萨德,次年3月系统设备到位。中国立刻表示强烈反对,认为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到中国北部,威胁到地区的战略平衡。尽管如此,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硬件的威胁,韩国在随后的动作中更加加深了与中国的信任危机。尤其是韩国在外交上屡次站队美国,让中国感到极为不安。
2022年5月,尹锡悦上台后迅速推动萨德系统升级,射程大幅扩展至2000公里以上,并将台湾问题纳入美日韩对话议题,这一系列举动使得中韩关系雪上加霜。韩国不仅加入了太平洋防御倡议,还加强了与美日韩的军事合作,这些举动表面上看是为了增强防御能力,但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坚定地站在了美国一方,直接挑战了中国的战略利益。
在外交层面,韩国对日本的支持也让中方大为不满。2023年8月,尹锡悦政府公开表示福岛水产品是安全的,支持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放计划,这一决定激怒了中国。与此同时,韩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批评中国没有有效管控朝鲜,却对美韩军演沉默不语,这种选择性发言无疑是在向美国阵营倾斜,进一步让中韩之间的战略互信消失殆尽。
这些年的冷处理让韩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没有断交,但通过限制旅游、禁入文化产品、减少芯片采购等措施,精准打击了韩国的经济命脉。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极大,电子元件和化工品占据了大部分份额,这些行业一受影响,韩国经济便开始动荡。
尹锡悦的亲美路线看似忠诚,实则短视。韩国试图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然而现实并不允许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随着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升级,韩国不得不在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做出选择,最终得罪了中国。尹锡悦的决策并未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反而让中韩关系跌入低谷。
2024年,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创下12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滑了44%,出口损失了31%。韩国制造业链条出现严重断裂,全球造船业的市场份额也大幅下滑,中国反超成为世界第一。这些经济指标并非巧合,而是韩国战略失误的直接后果。
虽然韩国试图通过转向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来解围,但效果有限。东南亚仅能消化12%的原对华出口,而欧美市场则以47%的高关税壁垒限制韩国的出口。釜山申办2030年世博会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韩国在外交上的孤立。尹锡悦忽视了韩国的地理和经济现实,全力依赖美国,最终让韩国陷入了经济困境。
这六年的冷处理,实际上暴露了韩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处境。尹锡悦过度亲美,忽视了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的利益,导致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民众的失望和愤怒最终使得尹的支持率大幅下滑,甚至有62%的人呼吁弹劾。光复节上,他发表的亲日言论更是激起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
韩国的经济困境,尤其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尤为明显。尹政府支持美国的“脱钩”政策,限制高端芯片对中国的出口,这让三星、海力士等科技巨头受到了重创。中国减少采购后,韩国工厂的开工率降至63%,GDP增速仅为1.4%,创下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内政治局势也在迅速恶化。尹锡悦上台时承诺要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实际操作的后果却是经济损失严重,民众的不满日益增加。在2024年12月,尹锡悦宣布戒严,试图通过中国间谍指控来稳住局面,却适得其反,最终导致了政局的进一步动荡。2025年1月15日,他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在任内被捕的总统,最终在同年4月被宪法法院弹劾下台。
尹的亲美政策无疑加剧了韩国的经济压力,而在野党则利用这一点攻击执政党。李在明的左翼政党批评尹政府的外交政策不平衡,主张回归更加均衡的外交路线。李在明上台后,立即着手改善中韩关系,试图通过恢复自贸谈判和推动人文交流来缓解两国间的紧张局势。
李在明的上台标志着韩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他强调务实主义外交,重视国家利益,并希望通过平衡中美两国的关系来修复中韩之间的裂痕。然而,现实依然复杂。朝鲜的核武扩张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使得李在明的外交政策面临着诸多挑战。
李在明上台后,韩国的经济逐渐回暖,企业订单也开始回流,中国市场的需求再次刺激了韩国的经济增长。然而,李在明所主张的均衡外交,虽然具有吸引力,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谨慎行事。中国对萨德的报复仍然记忆犹新,李政府必须小心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同时,韩国的地理位置和安全局势也使得其在中美之间的外交空间有限,未来的挑战仍不容小觑。
总体来说,李在明的务实外交路线给中韩关系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朝鲜核威胁的持续、美中竞争的加剧,都可能使韩国在未来陷入更加复杂的外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