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孩子灵气最快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懂得反抗螃蟹定律
你知道恢复孩子灵气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就是让孩子懂得反抗螃蟹定律。
最近被一个北大学霸的访谈视频深深触动。
视频里,那个女生斩钉截铁的说,任何孩子交到他父母手里,最差也能考进九八五。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以前看到学霸总觉得是遗传基因好,孩子天生聪明,所以面对普通成绩的孩子时,我常自我安慰说,普通人家的孩子能指望有多大出息呢?
但这次访谈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或许问题出在我的教育方式上。
后来和一位在海淀重点小学当班主任的闺蜜深聊。
他说,螃蟹效应
正在毁掉孩子的灵气。
“螃蟹效应”源于一个有趣的观察:
当篓子里只有一只螃蟹时,渔民必须盖紧盖子,因为螃蟹会爬出来。但当篓子里有一群螃蟹时,即便不盖盖子,螃蟹也无法逃脱,因为每当有螃蟹快要爬出去时,其他螃蟹就会把它拽下来,最终谁都无法成功爬出竹篓。
这就是著名的螃蟹效应。
这一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同样应验:
当你想要进步时,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你身边的同伴。
比如当孩子努力学习,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时,可能会听到同伴说:“别那么努力啦,大家都在玩。”
这种互相拖后腿的环境,最终会耗尽孩子的灵性与潜力。
后来,我向几位学霸家长取经,发现了一个破解螃蟹效应的妙招,试着做了一段时间后,效果简直超出我的预期。
孩子不仅重拾灵气,各方面能力突飞猛进,连性格都开朗多了,我也意外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家长。
现在我把这些经验和方法整理出来,包括亲测有效的实用工具,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朋友。
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行为会悄悄消耗孩子的能量。
第一个就是过度纠错。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近乎苛刻:玩具没收好要骂,坐姿歪了要反复提醒,甚至默写错一个字,家长都要反复纠正。
在家长看来,这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然而对孩子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否定和打击,他们的自尊自信就这样被一点点蚕食,原本的灵气也在挫败感中逐渐消散。
第二点是把孩子当作情绪宣泄口。
成年人面对压力有情绪很正常,但如果将孩子当成情绪宣泄的出口,就会让本该阳光开朗的孩子过早陷入压抑氛围。
试想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怎么可能保持应有的活力和灵气。
第三是让孩子沦为学习机器。
现在的孩子一整天的时间都被作业、考试、补习班填满,连课间十分钟和体育课都被占用,周末还要奔波于各种兴趣班。
这种毫无喘息空间的生活,正在一点点榨干孩子的能量,让他们眼中的光芒逐渐暗淡。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打破螃蟹效应的束缚,恢复灵气呢?
下面这五个恢复孩子能量的方法,带着孩子操作起来,真的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个方法是挖掘孩子天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着尚未被发现的天赋。
哈佛大学
研发的六十道天赋测试题,一分钟就能精准定位孩子的潜能。
我家孩子的写作天赋就是这样发现的,找对孩子天赋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放大孩子的潜能。需要测试表的家长可以留测试表。
第二个方法是少盯孩子学习,多给陪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陪伴真的很重要,而陪孩子看纪录片是最省时省力又高效的方式。我家每到周末都会陪孩子看两集纪录片,有了陪伴的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认知。
我整理了央视推荐的300多部学科纪录片,够孩子看到初中。需要的留言纪录片。
第三个方法是睡前跟孩子聊天
麻省理工学院
研究显示,促进大脑发育的不是阅读,而是聊天,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词汇量,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睡前是与孩子沟通的黄金时间。我整理了三百六十五个睡前话题,从情绪、梦想、兴趣到科学知识、家庭关系等都有涉及。
每晚我们都会聊一个话题,在交流过程中,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引导。
经过半年时间,我惊喜地发现儿子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情商也有所提高。需要的家长留睡前话题给。
第四个方法是狠抓学习习惯
孩子写作业拖到半夜,抠半小时橡皮不是态度差,是习惯没养好。麻省理工研究过十五岁前,孩子自控力差,全靠爸妈用对方法培养习惯。
但千万别用物质奖励哄孩子。见过太多不给好处就不干活的例子,想激发内驱力,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管用。需要奖励清单的留言精神奖励。
第五个方法是全家阅读时光
阅读是普通家庭最划算的投资,而全家阅读时光则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