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张小悦
8月1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广州实验室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列专题会议(产业科技创新专场)。这是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专场后的又一重要专场会议。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是广东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当天会议上,多位院士专家、人大代表、企业家发言,就产业科技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广东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上持续用力,成效显著。记者现场了解到,目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超7.7万家,连续9年排名全国第一。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企业牵头的项目占比超50%,企业参与的项目占比超90%。在2024年度广东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中,企业牵头或参与占比达63.4%。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24家省实验室、2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59家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主任委员刘小毅介绍,广东正完善以6家国家级、3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制造业创新网络,2024年,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和10.2%。
研发离不开真金白银,科技金融精准滴灌企业。广东推出全国首个“技术研发应用综合保险”。截至今年6月底,省创新创业基金实现财政资金认缴放大8.75倍,投资项目778个,总金额超320亿元,打造全国平台型引领型创投机构联盟,签约金额超700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结合广州实验室一线攻坚经验,分享建议看法。他指出,当前广东正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其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实践具有典型意义。他建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尖兵突围”,发挥广州实验室“总平台”“总链长”作用,破解生物数据“卡脖子”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以汽车行业为例提出相关建议。他指出,当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和渗透率大幅提升,但关键零部件配套资源略显不足,尤其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等领域自主能力薄弱。为此,他建议设立攻关专题和精准扶持政策,支持整车企业牵头,联合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共建产业内循环,推动芯片从单纯产品替代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此外,面向汽车智能化的要求,提前布局跨域融合高性能芯片、车规级高速光通信芯片等下一代先进芯片。
“新材料产业品类繁多、覆盖广泛,既有对传统材料的升级迭代,更有大量从无到有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其发展亟需系统性法治保障。”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志平建议,加快出台《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条例》,通过立法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新材料产业攻坚计划目录与鼓励支持目录,明确重点发展领域、技术攻关方向和扶持政策。
当天会议现场,围绕院士专家、人大代表、企业家等提出的问题建议,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现场回应。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