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深圳被暴雨笼罩,天气预警如同坐过山车般频繁更迭,给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早在8月4日11时30分,暴雨黄色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便迅速扩展至全市。彼时,气象部门预计未来2-3小时,全市大部区域将出现30-50毫米的降水,还伴有8级左右的阵风和雷暴,深圳就此进入暴雨戒备状态。然而,这只是暴风雨的前奏。
随着夜幕降临,雨势愈发凶猛。5日0时55分,龙岗区部分街道和坪山区部分街道的暴雨预警直接升级为红色,罗湖区和龙岗区另外几个街道也升至橙色,同时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进一步扩展,深圳瞬间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凌晨时分,密集雷暴突袭,闪电如利刃划破夜空,频繁闪烁持续超2小时。据监测,4日20时至5日5时,深圳平均累计雨量84.0毫米 ,龙岗区岗头站最大累计雨量达208.3毫米,山厦站最大1小时雨量更是高达99.0毫米。截至7时,过去6小时累计降雨量达111.8毫米,妥妥的大暴雨量级。
强降雨稍作停歇后,7时30分全市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市民们刚松了口气,9时40分风云突变。由于过去3小时全市已出现强降雨,且预计未来3小时还将出现30 - 60毫米降水,全市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又升级为橙色,城市再度拉响暴雨防御警报。
这一系列预警的频繁变化,背后有着复杂的气象成因。深圳受低涡、强西南季风等天气系统影响明显,它们相互作用时,就像奏响了一曲混乱的乐章,让天气变化多端。此次暴雨过程中,低涡与强西南季风双重控制,水汽充足、垂直上升运动强烈且天气系统稳定维持,导致暴雨持续不断。“列车效应”也来“凑热闹”,对流系统反复生成,降雨云团像接力一样先后影响同一区域,使得累计雨量急剧增加,雨势瞬息万变,预警信号也不得不随之频繁调整。此外,深圳复杂的地形也是关键因素,梧桐山、阳台山等山地的迎风坡极易形成超强降水,造成局部地区雨强差异巨大,气象部门只能根据各区域具体情况频繁更新预警。再加上深圳短时强降水多发,而广东暴雨红色预警发布标准明确,进一步促使预警快速变化。
此次天气预警的频繁更迭,是深圳气象部门与大自然这场“暴雨 battle”的生动写照,也提醒着城市和市民,面对多变的极端天气,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范永远是第一位的。
视频、文|记者 王磊
(部分视频素材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