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伊始,在临港新片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爱心暑托班的教室里,时而传来“原来深海鱼会自己发光”的惊叹,时而响起辨识各种桃子的讨论声。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带着两门“硬核又好玩”的课程在此开课,让科学知识与生活智慧,顺着孩子们的笑声溜进了暑假时光。
解锁海洋生物的生存密码
“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水母怎么飘?漆黑的深海里,鱼儿靠什么‘交朋友’?”《海洋分层——生态科普》课一开始,实践团队成员方晓璐就用一连串问题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课堂上,从阳光充足的表层水域到漆黑寒冷的深海区,海洋的“三层世界”通过图片、视频活了过来。实践团队成员黄奕嘉对比着不同水层的光照、温度和压力,讲起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绝招”:水母靠轻盈身体随波逐流,鲨鱼凭敏锐感官锁定猎物,深海发光鱼则用生物荧光在黑暗中对话。“海底世界简直太酷了!”孩子们瞪大眼睛,仿佛亲眼见到了深海里的荧光派对。
在分组涂色的海洋生物石膏、考验观察力的物种配对游戏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协作,把课堂知识“刻”进了脑子里。当一个个色彩鲜亮的“小海洋”在手中成型,有孩子举着作品大声说:“我以后要保护大海,不让小鱼们失去家!”
开启特色桃产品的甜蜜之旅
“粉粉脸蛋圆又圆,肚里藏着甜汁水”的谜语刚出口,孩子们就齐声喊出“桃子”!《魔都桃宝总动员》课,就从这场热闹的猜谜开始。
实践团队成员、农业经营管理专项班的孙雨落顺着“桃子的时光故事”,带孩子们看桃花如何在春天绽放,果实又怎样在夏天饱满。南汇水蜜桃的多汁、奉贤黄桃的香甜、金山蟠桃的奇特外形……上海本土的“桃明星”们一一登场,孩子们还在品种辨识游戏里热烈讨论:“蟠桃是扁扁的,京玉脆桃是圆圆的!”有人甚至踮起脚尖、鼓起脸颊模仿桃子的模样,逗得全班笑成一团。
笑声过后,两位“种桃人”的故事让课堂安静下来。从海外归来种桃的周诗雨姐姐,坚持“六不原则”培育70多个品种的黄伟大叔,他们凌晨五时就进园看土壤、剪枝叶的细节,让孩子们若有所思。“如果我是种桃人,会每天给桃树唱歌!”一个孩子的童言,道出了对“责任”的懵懂理解。
“我们给自己上‘实践课’”
“上海海洋大学带来的课程具有独特的海洋和上海都市农业特色,而且形式新颖,孩子们特别喜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的丁佳成老师由衷赞叹。他特别提到,许多志愿者同学不惜往返两小时从市区赶来,其专业与热忱令家长和老师们深为感激。
放学铃响,孩子们举着海洋石膏画一路小跑出校门,像炫耀宝贝似的给家长看。“把专业知识变成孩子能听懂的话,是挑战也是成长,这是我们给自己上的‘实践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说,“无论是深海奥秘还是沪上桃香,当专业知识弯下腰,和孩子们的好奇心撞个满怀,就能在童年里种出科学的苗、责任的芽,还有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