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孟加拉国面积约14.76万平方千米,至少表面看印度吃下孟加拉国并不费劲。
【英属印度分家】
二战后英国再无力控制英属印度,这块地方面积400多万平方千米,当时人口接近4亿,仅次于中国。若是让英属印度整体独立,它将是一个控制整个南亚的强大国家。英国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早有经验,“分而治之”是一大宗旨。
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来按照宗教分,这就是蒙巴顿方案。
1947年,英属印度各方分别独立,印度斯坦族占了最大的便宜,领土最大,人口最多,奠定现代印度的版图。
印度位于南亚中央,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七。
印度在这个地区一支独大,引起东西两个伊斯兰地区巴基斯坦和东孟加拉(后来的孟加拉国)的恐慌。巴基斯坦面积约79.61万平方千米,东孟加拉面积约14.76万平方千米,两个地方加起来不足印度的1/3。
既然印度人纠集了一大帮印度教兄弟组成国家,为何巴基斯坦和东孟加拉不能团结成一个国家呢?
巴基斯坦与东孟加拉,合成了一个国家,又称为西巴基斯坦与东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分家】
两个巴基斯坦最近的距离约为1500千米,伊斯兰堡到达卡的距离则超过2000千米,比北京到香港还要远。距离是一个方面,由于中间隔着异教国印度,对该地区深有野心的印度,两地的沟通绝对不顺畅。
巴基斯坦最大的软肋,是东巴这块巨大的飞地。巴基斯坦并没有把孟加拉语定为官方语言,却通用西巴人使用的乌尔都语,凡此种种都令东巴极为不满。而连年的印巴战争早已透支巴基斯坦的国力,在前总统米尔扎被军政府赶下台后,东巴人向心力越来越小,人心思变,东巴开始谋求独立。
瞅准了巴基斯坦这个软肋,迅速与东巴各反对派取得联系,并暗中支持东巴,在1960年代末期,开展罢工罢学游行运动。
1971年,东巴的独立运动,终于演变成战争。东巴人与西巴驻军展开战斗,不少东巴军队也纷纷倒戈,加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来。
此战从3月份开始,随着西巴不断增兵,虽然印度出资出装备支持东巴,但仍僵持了几个月。
1971年11月份,印度直接出兵东巴,12月份印度攻占达卡。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东巴独立建国,名为孟加拉国。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印度直接出兵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军开进了首都达卡,为什么不顺势拿下孟加拉国呢?
【印度为何不顺势兼并孟加拉国?】
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974年加入联合国。1975年,印度宣布兼并面积7千平方千米的锡金。
印度下一个兼并的目标是北方的不丹,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7.7万(2024年)。再下一个也是北方的尼泊尔,面积约14.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059万(2023年)。最后才是东边的孟加拉国,面积约14.76万平方千米,人口1.71亿(2023年)。
印度自认为拿下不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事实上不丹确实被印度牢牢控制。
不丹至今不和中国建交,截止2025年7月,是我国邻国中唯一不建交的。不丹其实与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没建交,显得名存实亡。匪夷所思之下,原因很简单,是印度从中作梗。
印度甚至认为拿下尼泊尔难度不达,尼泊尔虽然人口不少,但尼泊尔人大部分信印度教,印度认为理所当然能拿下。
至于孟加拉国,1.71亿人口,是印度绝对消化不了的。印度人口约14.3亿(2023年),居世界第一,表面看是孟加拉国的八倍多,但人口结构却能看出印度的无奈。
2022年,印度总人口中,印度斯坦族约占46.3%,主要分布在恒河流域。其他人口较多的民族还有:泰卢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马拉地族,占7.6%。
印度斯坦族占印度人口一半都不到,统治这个国家并不容易,而孟加拉族人口过亿,是印度人口第三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如果孟加拉国并入印度,孟加拉族就会成为第二大民族,人口达到印度斯坦族的一半。届时印度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孟加拉国都有可能把西孟加拉邦带跑。
所以印度当年没有顺势拿下孟加拉国,是实力不允许,印度的战略也没错,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必须是这个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