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于娜回应身材发福,极端审美代价大,如何科学减重引发网友热议!
创始人
2025-08-03 02:01:47
0

当七月末的那张合影流出时,有人对着照片里的于娜发愣:绣金唐装裹着圆润的肩背,翡翠镯子压着肉乎乎的手腕,这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里光脚踩沙滩的罗晶晶,真的是一个人?44岁的她对着镜头笑,眼角的纹路里盛着坦然,"是胖了,正减肥呢,要拍新片子"。

这回应像根针,扎破了娱乐圈那层"瘦即正义"的塑料膜。人们突然发现,这个2000年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的体重变化里,藏着太多故事:极端节食的苦,代谢崩坏的痛,从T台到菜市场的生活转向,还有整个行业对女性身体的绑架。

一、苹果与账本:超模的身体被谁算计了?

2001年的模特后台,于娜攥着个红苹果躲在角落啃。当时她刚拿下冠军,178cm的身高配54kg体重,是设计师眼里的"行走的衣架子"。但没人知道,这是她一天的第二顿饭,第一顿也是个苹果。"每天两餐,一餐一个苹果",这规矩她守了三年,瘦得锁骨能架钢笔,却也饿得在T台候场时眼前发黑。

那时的时尚圈信奉"瘦是原罪的解药"。导演会捏着她的胳膊皱眉:"再瘦五斤,镜头才好看";经纪人把体重秤搬进化妆间,每天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报数。可没人告诉于娜,身体是本会记账的账册。

极端节食欠下的代谢债,迟早要连本带利还回来。2016年她淡出娱乐圈,开起服装工作室,每天对着面料卡算成本,蹲在批发市场挑纽扣,午餐是路边摊的凉皮加肉夹馍。"不用再对着镜头收肚子了",她在采访里笑,可体重秤上的数字像脱缰的马。代谢坏了的身体,像个缺安全感的储蓄罐,拼命囤积脂肪。

二、从"纸片人"到"富态婶":身体的反抗从来都很诚实

生理学上讲,44岁的基础代谢率比24岁降了15%,肌肉量悄悄流失,脂肪爱往腰腹跑,这是所有中年人的生理规律,可偏娱乐圈不允许。

有人给于娜算过账:按内娱"170cm体重≤85斤"的潜规则,她得瘦到70斤才够格,这意味着每天要比现在少吃三碗饭,再跑两个马拉松。可她的身体早就在说"不":甲减让她冬天手脚冰凉,激素紊乱让她情绪忽高忽低,医生警告"再节食,可能要吃一辈子激素药"。

转行后的生活,反而给了身体喘息的机会。她的服装品牌年入千万,靠的是对面料的敏感:摸一把就能说出支数,看一眼颜色就知道搭什么纽扣。忙起来时,她裹着样衣坐在缝纫机前啃面包,领口蹭着线头也不在意。"以前为了上镜,喝口水都怕显肿",她对着镜头比划,"现在客户夸我穿自家衣服有福气,说比模特穿得还好看"。

这种转变里藏着荒诞:当她不再是"于娜"这个明星符号,只是个卖衣服的老板娘时,身体反而获得了喘气的权利。

三、网友吵翻了天:我们到底在纠结什么?

看到于娜的现状。有人翻出“罗晶晶”的剧照哭丧:"我的白月光怎么成这样了?"这些人怀念的或许不是于娜,是自己青春里那个"清冷骨感"的符号。就像有人执念于"超模必须瘦",仿佛胖了就是对职业的背叛——可他们忘了,超模首先是人,不是挂衣服的衣架。

另一群人在喊"胖了更耐看"。有人扒出她早年的照片:颧骨突出,眼下凹陷,确实带着股"苦相";如今脸颊饱满,嘴角天然上扬,倒有了种"福气感"。"健康比瘦重要"的声音里,藏着公众对"身体自主权"的觉醒:凭什么女性的价值要被体重秤定义?

最扎心的是行业反思。有人贴出数据:内娱女艺人平均BMI17.2,低于健康标准(18.5-23.9);某剧组要求165cm女演员体重不能过90斤,饿晕了才允许喝杯糖水。这些数字砸在眼前,于娜的体重变化突然有了新意义——她不是在"堕落",而是不小心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

四、减肥哪有那么容易:代谢坏了的人,连饿都不敢

于娜在回应中说"正减肥",可懂行的人都知道,她的减肥比别人难十倍。代谢受损的身体像台生锈的机器。普通人大吃大喝胖三斤,她可能胖五斤;别人饿两天瘦两斤,她掉的可能是肌肉啊!

这就是当年极端节食的后遗症。医生给她的建议很实在:先查甲状腺和皮质醇,把激素调正常;别碰减肥药,每天吃够30%的蛋白质(比如早上两个鸡蛋,中午一块鸡胸肉);夏天多喝冬瓜汤,消消水肿。

其实,于娜运动计划也透着妥协。以前能穿着高跟鞋走秀三小时,现在只能先从游泳开始,大基数体重跑步伤膝盖,快走都得控制速度。私教给她加了坐姿抬腿,"先练肌肉,肌肉多了,代谢才能慢慢上来"。这些细节里藏着成年人的无奈:和身体较劲了半辈子,最后发现得学会哄着它。

最关键的是心理关。她在视频里挠头:"允许自己偶尔吃块蛋糕,不然会暴食"。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多少人减肥失败,不是败给了脂肪,是败给了"必须瘦"的执念。就像营养师说的:"减肥不是和身体打架,是陪它慢慢变好"。

五、44岁的身体:凭什么不能有肉?

争议闹到最后,其实是道特别简单的题:44岁的于娜,凭什么不能胖?

24岁时,于娜的骨感是资本,是行业给的入场券;44岁时,她的圆润是岁月的礼物,是和自己和解的证明。就像有人说的:"20岁的瘦是胶原蛋白撑着,40岁的胖里藏着日子的安稳"。她

没必要活在别人的回忆里,更没必要为了"复出"就把自己饿回20岁。那不是励志,是对生命规律的背叛。

娱乐圈该学的,或许是于娜转行后的坦然。当她不再需要靠脸吃饭,反而活出了更舒展的样子:谈生意时敢拍着桌子讲价,吃火锅时敢点特辣锅,穿自家做的肥版旗袍,说"舒服比上镜重要"。这种底气,比任何减肥宣言都有力量。

现在再看那张合影,于娜坐在红木椅上,笑得眼睛眯成缝。唐装的盘扣勒着点肉,却丝毫不影响她的气场。

或许,这才是身体最本真的样子:不被数字绑架,不被审美规训,就只是一个44岁女性该有的模样——有点肉,有点皱纹,有点坦然。

至于那些吵着"瘦回去"的人,大概还没明白:真正的美,从来不是瘦成一道闪电,是敢于和自己的身体好好相处。

于娜的体重秤,秤的哪里是脂肪,分明是整个社会对女性身体的宽容度,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欢迎大家留言点评,一起来说说你的独到观点,并同步关注很哥解密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谱津门曲艺新篇 展说学逗唱魅力...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昨日,“礼赞新时代 说唱新生活——第十四届天津相声节”在古文化街...
司马懿的后人建立西晋之后 为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晋灭亡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懿夺了曹魏的江山,可能大部分原因...
张元和与顾传玠的爱情故事:一见... 合肥张家在文化界就是一个绕不去的符号,兜兜转转你总能在丝毫之间发现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别急着否认,你是...
增强网格工作力量 更好服务群众...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孟若冰)近日,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
破茧之“白”——德化瓷塑工艺应... 【艺事新风】  作者:付彬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德化当代陶艺研究所副所长)千年古县德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