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和花荣,原本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有“脑子”和“前途”的两位。一个智谋无双,是整个水浒军团的大军师;一个百步穿杨,被称为“小李广”,是马军副都头。他们南征北战,征方腊立下赫赫战功,封官加爵,按理说已经从“草莽”翻身为“大宋公务员”,终于得以安稳度日。可奇怪的是,在宋江死后,他们竟然选择自缢于宋江坟前,追随而去。
这是为什么?
故事要从宋江喝毒酒说起。
当年,宋江南征方腊凯旋归来,被朝廷封为楚州安抚使,名利双收。可高俅、童贯、蔡京等权臣却早就盯上了他。梁山人马打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号,朝廷却只当他们是暂时用得上的山贼。一朝功成,便要兔死狗烹。于是,一道圣旨,两杯毒酒,宋江和卢俊义相继赴死。
临死前,宋江最惦记的不是自己,而是李逵。他知道这个黑汉子性情刚烈,要是知道哥哥被毒死,保不准再上山重造梁山。他不愿“好汉”们落得“反贼”的下场,于是又把李逵也一杯毒酒送走。那一刻,梁山的火种,被宋江亲手浇灭了。
但吴用和花荣的死,却没有人“安排”。他们也并未遭清算,更无生死之忧,按理该是余生最安稳的时光,为什么却要“追随而死”?
首先,是感情深到不想活。
吴用和花荣,都是宋江的铁杆亲信。吴用虽然是晁盖带上山的,但和晁盖更多是合作关系,而和宋江是心灵契合。他从智取生辰纲开始,就在出谋划策;之后设计逼朱仝上山、陷害卢俊义,也都是他和宋江一拍即合。这种“你出主意我来干”的搭档默契,别人替代不了。宋江死了,吴用就像失去了人生坐标。
花荣更是宋江的“嫡系”。两人是故交,花荣是宋江亲手引上山的,情义深重。梁山征战十年,他从未离队一步。这份“将门之忠”,最终化为“君亡我亦不生”。
在他们眼中,宋江不只是领袖,更是兄长、知己、战友。
其次,是对前途绝望、不敢苟活。
别看封了官,但他们心里清楚,这份“好日子”是暂时的。吴用最明白权谋,他早已洞察,朝廷只是在利用他们。一旦利用完毕,下场也就是宋江和卢俊义的翻版。
而且,他们的身份注定敏感——毕竟,他们曾是带兵围京、劫法场、斩知府的“草寇之王”。功劳再大,也掩盖不了“出身”。
花荣临死前对吴用说得很明白:“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他不是怕死,而是不想死得不明不白,落个“反贼”骂名。
死,未必是结束;但活着,很可能是一场羞辱。
他们宁愿现在就走,在“清白”时谢幕,也不想像宋江那样,被毒酒送走后还要默默背锅。
再者,是从“替天行道”到“命运清零”的无奈。
吴用是“智多星”,但他不是“神算星”。他算到了升官、算到了北伐、算到了功成名就,却没算到最终还是棋子一枚。
花荣是“神射手”,百发百中,可也射不穿人心的黑暗和朝堂的阴影。
宋江一死,他们看清了真相:自己奋斗多年的“忠义”,不过是被朝廷利用的借口。如今旗子倒了,人也该退场。
他们不再是替天行道的英雄,而只是命运棋盘上的过客。此时不走,迟早也得被推落悬崖。
所以,吴用挂上了那根绳索,花荣紧随其后。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因为太清楚“活下去的代价”。
他们不是在自杀,而是在选择体面离场。
这也是整部《水浒传》的悲凉所在——那些最聪明、最能打的“好汉”,最终不是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信仰崩塌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