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田柳 首席记者 李子骄 北京报道
“我四十多岁了,头一次经历村子里进水。”
“从窗户跳出去,水一下子水就到胸前了。”
“水都淹到二楼了,把那面墙都给冲塌了。”
……
近日,一场罕见的暴雨,侵袭北京北部山区,北京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区28人、延庆区2人。强降雨中,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成为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而该镇葡萄园村由于靠近清水河,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受到全网关注。洪水来临,村民们都经历了什么?目前村里救援安置情况如何?海报新闻记者来到现场探访。
暴雨过后的葡萄园村
清晨睡梦中洪水进村,10分钟从街道冲进家门
“我是从稀泥里(被)拔出来的。”7月29日下午,记者在葡萄园村遇到了当地居民王大爷。 “这水太厉害了,把墙都给冲塌了。”王大爷一边指着附近的残垣断壁,一边回忆道,“昨天(28日)早上6点多,我们都在睡觉呢,一听声音不对就起来往外跑,那水都进院了。”
王大爷说,看到院里都是水,他赶紧爬到二楼等待救援。“眼看着水快淹到二楼了,家里摩托车、沙发都被水泡了,最后是铲车把我转移走的。”
“我们家是平房,街道上先有水,也就十分钟,屋子里就进水了,里边的东西都飘起来了。我们把孩子先弄上梯子,他们登上去之后,我准备上梯的时候,这个水就已经到这儿了。”当地居民王女士向记者比划,水没过了她的胸口。“在房顶上,我还见到了两个人被冲走了,我四十多岁了,也是头一次经历。在房上待到下午一点多,救援队发现了我们。”
王女士讲述暴雨来临时的情况
“六点一刻水进家的,床都漂起来了,然后我们就打求助电话等待救援。我和老伴儿抓着人家那个空调地泵子往外爬。他拽我,我拽他,就这样互相拽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民路大爷依然心有余悸。
8万人大转移,500名官兵疾驰护堤、“铲车侠”进村“端”人
险情发生后,官方和民间自发的救援行动在与时间赛跑。
7月28日清晨6时44分,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启动应急响应,调派密云、特勤、开发区消防救援人员、消防车及救援艇组成前突力量赶赴现场。北京卫戍区出动500名官兵,冒雨驰援密云区潮河宁村新桥,加固堤坝200余米,确保堤坝安全。
同时,密云等地的群众自发组织应急救援,当地的铲车司机们协助消防人员救出一车车被困群众被网友称赞为“铲车侠”。
“我是28日中午到的(太师屯镇),当时水有一米多深,下着小雨。”参与救援的铲车司机陈先生说,由于被困村民人数众多,他用铲车“端”了好几趟,救了二三十个人。当天现场救援的铲车有很多辆,一共救出了百余人。还有一些被困在房顶上的居民,政府协调了直升飞机救援。
铲车救人
“山区河道水流急的地方是搜救难点。”北京市军红救援队队长余长安介绍,他们在太师屯镇共转移了100多名受困群众。“太师屯镇的葡萄园村、养老照料中心等几个核心区域的救援工作都参与了。”
在北京市其他遭受暴雨袭击的地区,救援也在持续进行。
据北京消防消息,7月26日以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涉汛警情513起。市消防救援总队成立密云、怀柔、平谷3个前沿指挥部靠前指挥,调集12个支队、1816名指战员、166部消防车、62艘舟艇,赶赴现场救援,连续奋战六十余小时。在本轮极端强降雨中,北京市累计转移8万余人。
被水冲塌的墙
“超长版”降雨:七天下了半年的量,密云叠加山区地形加剧雨情
那么,北京这场暴雨,为何损失如此严重?
在采访中,多位太师屯镇的群众向记者提及,从7月23日起,北京已连续下了7天雨。据北京气象局信息,本轮暴雨主要集中在该市北部山区。其中,从23日8时至29日11时,密云区持续被雨水包围,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个别点位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北京地区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密云的郎房峪和朱家峪,达543.4毫米。据统计,北京的平均年降水在600毫米左右,密云区七天相当于下了半年的雨。
而从地形来看,密云区地处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带,东、北、西三面环山,中部低缓,西南开口呈簸箕形。山前地区因降水增幅效应出现较强降水。
据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分析,在本次暴雨中,对流的下沉气流向北流出时,遇到山地阻挡,转而向南流出,迎头撞上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激发新的对流,替换原先对流,于是形成“列车效应”,导致密云一带出现强降雨。
一位太师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镇位于水库的上游,地势比水库高约10米,洪水主要来自上游的北庄镇方向,四周汇水过快是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上游也在下雨,河北那边也在下雨,这边也在下雨,水是漫上来的。”
安置点内,村民吃上热饭菜
夜探:安置点灯火通明,热饭、药品及时供应
7月29日晚,夜色如墨,太师庄中学安置点却灯火通明。
在这里,体育馆、教室和宿舍被迅速改造为临时家园,300多名受灾群众在此栖身。整洁的床铺、厚实的被褥已静静等待。镇政府食堂的师傅们连夜赶制,一盒盒温热饭菜准时送达。
“有排骨、鸡肉,还有米饭。”正在餐厅吃饭的王大娘告诉记者,在安置点,她不仅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还领到了药品。“岁数大了,有高血压病,自个儿家里的药都拿不出来了,到了安置点之后就有人发降压药、降糖药,很及时。”记者注意到,在食堂一角,还有医护人员在为老人测量血压。
安置点内,医护人员为老人测量血压
“晚上住宿舍楼,一人一个床位,比挤在亲戚家舒服。”当地居民孙先生说,自己和家人被铲车救出后就到了这里。“家里还有一万多元现金没拿出来,不过人安全平安就行。”
登记信息、安排住宿、外出报备登记,太师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细心守护着这个临时社区的运转。该镇政府工作人员张磊表示,“目前优先解决群众的吃饭住宿问题,在天气好转,具备返回条件的时候,再考虑让群众安全返回家中。”
每一碗及时的热饭、每一床干燥的被褥、每一双救援时伸出的手,都是对“生命至上”最坚实的注脚。当铲车劈开洪流,当教室亮起灯火,一种超越灾难的信念在太师屯的夜空中凝聚升腾——家园终将复苏,生活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