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普京显然早已意识到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随着乌克兰展开强力反击,加上西方国家持续提供军事援助,俄罗斯被迫转入了一种消耗战模式。然而,这种局势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国防开支急剧上升,民生和工业面临困境。令人震惊的是,虽然俄罗斯有多个“盟友”,但是直到今天,竟然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出兵支援俄罗斯。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自2022年2月24日战争爆发至今,战火已蔓延超过三年,成为二战以来欧洲最大、最具深远影响的军事冲突。在战争初期,普京显然对这场冲突的复杂性有所预见,知道这并非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普京敏锐地意识到,这场战争背后涉及了众多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问题,远比单纯的军事对抗更为复杂。因此,他早就准备了长期对抗的战略。 起初,俄军实施了较为激进的攻势,打算通过快速推进、闪电战一举解决战斗。然而,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西方国家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让俄罗斯的计划遭遇了严峻挑战,战事进展缓慢,俄军节节败退,战争逐渐转为消耗战。面对这样的局面,普京迅速做出调整,放弃了“速战速决”的想法,转而专注于稳固已经占领的领土,构筑防线,并开始实施防御性反击。例如,在顿巴斯地区,俄军加强了控制力度,利用高精度导弹和无人机对乌克兰的能源和交通设施实施远程打击,力图削弱其战斗力。 然而,这场战争对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预测,到2025年,俄罗斯的国防预算将飙升至1343亿美元,占GDP的6.3%,这一数字是和平时期的三倍多。为了维持如此庞大的军费支出,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其他行业的投资却缩水了42%。为了集中资源生产军工产品,民用商品的供应出现了严重短缺,导致物价飙升,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此外,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也变得更加严峻。由于军费拨款的滞后,一些士兵的津贴无法按时发放,武器装备的维修也难以跟上需求。前线部队的装备逐渐老化,缺少必要的零部件,战斗力受到了影响。而西方的经济制裁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俄罗斯被冻结了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金融渠道几乎被完全切断,能源出口也遭遇重创。特别是北溪管道被破坏后,俄罗斯只能将石油低价卖给亚洲市场,导致每天损失约1.5亿美元。同时,进口商品价格暴涨,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和零部件的短缺,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 在战争的持续消耗下,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剧变。农业机械产量急剧下降91%,而军工业的比重却从3%飙升至38%。这种“畸形”经济结构虽然能满足当前战争的需求,但若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恢复和结构调整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且有不少所谓的“盟友”,这些盟友却没有真正出兵支援。俄罗斯的“盟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的成员国,另一类是非正式盟友。集安组织的成员如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理应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帮助俄罗斯。但现实却是,这些国家在俄罗斯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表面上支持,实际却表现得如同“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其中,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关系最为密切,两国军队曾多次联合演习,政治合作紧密。然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白俄罗斯除了在外交上做做样子,军事上却始终没有动作。白俄罗斯显然深知,若贸然出兵,不仅可能激怒西方,还会加剧国内民众的反对情绪,影响国内稳定。对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来说,这些国家正面临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挑战,难以抽身参与俄乌冲突。哈萨克斯坦还需应对国内的安全问题和民族纷争,支持俄罗斯无疑会让自己陷入更多麻烦。 再看亚美尼亚,虽然它曾是俄罗斯的亲密伙伴,并且也是集安组织的成员国,但随着与西方关系的日渐升温,亚美尼亚选择了在关键时刻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亚美尼亚的这种摇摆不定,令人对其作为“死忠”盟友的立场产生疑问。 至于那些非正式盟友,如叙利亚、伊朗、委内瑞拉和古巴等,虽然口头上表示支持俄罗斯,但在实际行动上,他们各自忙于自己的事务,根本没有出兵。叙利亚刚刚从长时间的内战中恢复过来,重建任务繁重,根本无暇顾及外界的纷争;伊朗则面对内外压力,虽然在经济上为俄罗斯提供了一定支持,但并未打算参与战斗。委内瑞拉和古巴由于距离遥远,且本身实力有限,最多只能在舆论上支持俄罗斯,实际上无法提供实质性帮助。 这些盟友虽然口口声声表态支持俄罗斯,但事实上,他们的实际行动极其有限,面对战火蔓延,更多的还是把精力集中在本国的安定上,根本无法或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 集安组织的复杂性使得这些国家无法形成统一的军事行动。虽然俄罗斯是集安组织的核心成员,但其他成员国各有不同的利益和考量,难以达成一致,出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白俄罗斯虽然允许俄罗斯军队通过其领土,但其出兵的可能性较低,主要是因为北约在东欧的军事压力过大,若贸然出兵,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安全威胁。而哈萨克斯坦则面临国内的民族问题以及对西方的经济依赖,若支持俄罗斯,可能会招致西方的制裁,给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在这场复杂的国际纷争中,俄罗斯的“盟友”们大多选择了袖手旁观,避免卷入更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