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腔,年轻人为何纷纷“上头”?
创始人
2025-07-30 11:20:16
0

在安徽铜陵,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与舞台故事“同呼吸、共命运”——

枞阳腔,年轻人为何纷纷“上头”?

7月25日上午7点半,枞阳腔(吹腔)传承人王丽娟的公益直播间里,笛音未落,水袖已起。“来,像闻花香似的吸气——”她边演边示范。弹幕中,“老师歇会儿”与“《贩马记》唱词真带劲”交织刷屏。数百年前的老腔,就在这样的互动里,成了年轻人心头滚烫的新热爱。

这一幕并非孤例。发源于明末清初安徽枞阳、石牌的枞阳腔,正以青春姿态强势回归。当悠扬笛声穿透抖音平台,当水袖翻飞于公益课堂,当“00后”的观影票根刷屏朋友圈,一个命题呼之欲出:为何是枞阳腔?

古调新声:让传统唱腔“潮”起来

枞阳腔,又称吹腔,至今已近300年历史。它曾是徽班的主腔之一,随徽班流播南北,与京剧、昆曲等数十个剧种交融互鉴,是中国戏曲血脉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人是戏曲的未来。”王丽娟笃定,“传统要活下去,必须真诚回应他们的审美与情感期待。”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安徽省文旅厅剧目孵化项目《汤生与鹂娘》,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以黄梅戏与枞阳腔等多声腔的跨界融合,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轻喜剧火花。

《汤生与鹂娘》连演14场,场场爆满,更有不少观众为它二刷、三刷。“排练时既要打磨吹腔的独特韵味,又要巧妙融入黄梅戏的灵动,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让观众直呼‘原来戏曲这么潮!’我想这便是创新的力量。”饰演汤生的女小生迟晨分享道。

剧中,枞阳腔的苍劲与黄梅戏的柔美实现了艺术基因的深度重组。戏词中巧妙融入了“Let's go!”等现代表达,甚至植入流行曲《传奇》,让年轻人观剧时笑中带泪。

“枞阳腔本身就有强烈的戏剧张力,我们提炼其独特的节奏感与肢体语言,为现代叙事注入古典魂魄。”导演信洪海点出关键——年轻人热爱的,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

王丽娟接过话头:“我们将现代故事、流行元素和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以当代审美重构经典,让戏曲如枫树般‘青了又红’,始终鲜活。”舞台上,演员用传统腔调演绎诙谐桥段,台下的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印证着古老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技术搭台:让经典绝活“火”起来

青年演员汪兰兰的抖音直播间,每晚都有上千观众涌入。她卸去戏妆,讲解“手眼身法步”的奥秘,即兴清唱,有“00后”发模仿“云手”的视频,她立刻点评“手腕再松点更有韵味”……

“直播间就是新戏台。过去学戏靠‘口传心授’,现在一个特写,网友就能看清我眉梢颤动如何传递悲喜。很多人私信说‘原来戏曲这么细腻’。”汪兰兰感慨,她一条展示唱功的抖音视频观看量超11万,评论区满是年轻人模仿打卡。

如今,越来越多枞阳腔演员涌入短视频平台:镜头聚焦翻飞水袖,清唱《贩马记》选段……一个利落“云手”转身、一句穿透屏幕的吹腔亮嗓,都能在“00后”中掀起热潮。

这些碎片化的精彩瞬间,勾住了原本对戏曲陌生的年轻人:有人因一条“抖袖”短视频去搜全本戏曲;有人跟直播间学“台步”追完《百花赠剑》;更有人从“刷到”到“深究”,最终走进剧场。

大学生“小十四”已二刷《汤生与鹂娘》,她坦言:“刷到水袖短视频时就被惊艳到了,但现场唱腔自带混响,连演员眼神里的情绪都纤毫毕现,看完直接入坑。”

数据显示,在合肥、宿州、六安等地举办的枞阳腔专场表演中,18-35岁观众的面孔已占65%,相比三年前的12%,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年轻人是真的投入了!他们不再低头刷手机,而是完完全全跟着剧情走……”王丽娟感慨,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演员的“唱念做打”,不知不觉沉进去,与舞台故事“同呼吸、共命运”。

“戏曲公益课堂”更让年轻观众化身“戏中人”。身着古装与演员同台互动的戏迷晴空说:“穿上戏服念出台词那一刻,突然懂了‘千斤念白四两唱’。枞阳腔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我能触摸、能呼吸的文化血脉。”

小红书上,年轻戏迷们晒票根、聊感悟、扩圈子,热闹非凡。“舞美绝了!唱段超有感染力,全程情节紧凑,强推!”“00”后苏洋热情安利。枞阳腔成了年轻人连接心灵的社交纽带。

价值共鸣:让文化根脉“活”起来

安徽艺术学院的“戏曲鉴赏”课上,学生们跟着学唱枞阳腔经典选段。“教他们唱《昭君出塞》,能从旋律里读懂家国担当;唱《百花赠剑》,能在腔韵中体会传统里的‘义’与‘勇’……”学院党委书记韩军感慨,传统剧目里的价值观,正悄悄浸润着年轻人的心灵。

在铜陵市,多元路径让枞阳腔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戏曲进校园”为孩子们播下文化的种子;“送戏进万村”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触摸艺术魅力;“戏曲进景区”的“街头快闪”里,演员一袭戏服突然开唱,常引得年轻人跟着哼唱,追着打听“下一场在哪”。

人才培养层面同样热度渐涨,两期“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及《贩马记》人才培养项目,面向全国专业院团招收了50名戏曲演员,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而这份传承的热度,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当他们深入了解枞阳腔的历史底蕴与艺术价值,便会从骨子里生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正如铜陵市文旅局局长李文庆所言:“传统不是老古董,找对了打开方式,年轻人自然会爱上。”枞阳腔的“年轻态”,正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对话,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也深有感触:“贴近年轻群体的传播互动,让枞阳腔从小众走向大众、舞台融入生活,让年轻人在体验中读懂戏文悲欢、触摸艺术温度。当越来越多人感受其魅力,这门传统戏曲的传承便有了坚实根基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王丽娟始终坚信,只要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创新,这颗戏曲明珠必将在岁月长河中愈发璀璨,焕发新的时代魅力。

(李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坊 全市首个“政务夜市”开张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刘喆 记者刘莉)日前,哈尔滨市首个“政务夜市”...
英博U21队转战呼和浩特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赵博文 7月28日,中足联官方公布了2025赛季U21联...
公益体育课上射击项目受欢迎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李翔报道 第四届和平区中小学体育训练营公益课堂自7月1...
蒋锋检查调度防汛防台工作 严... 来源:无锡日报  7月30日,受台风“竹节草”影响,我市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代市长蒋锋带队实地检...
第四十期:如何进行ETF套利(...   第三种ETF套利策略:  (3)事件套利策略  事件驱动套利策略,是指利用公司或市场重大事件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