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培机构的教学质量,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把细节落到实处。
先从老师这块儿下手。别光看简历上的证书多漂亮,真本事得在课堂上见。可以搞个“磨课”制度,新老师来了先跟着老教师听一个月课,自己备的课得先给教研组过一遍,大家一起挑毛病。比如讲数学题,不能光说“这题选B”,得琢磨怎么讲能让基础差的学生也听明白,是不是可以举个买零食的例子来类比?课后多跟学生聊,问问哪儿没听懂,比单纯看考试分数有用。
课程设计也得灵活点。别一套教材用十年,现在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快,得跟着调整。比如教英语,除了课本,多加点短视频、动画片段,甚至可以搞个英语角聊最近的热门电影。不同学生水平不一样,最好能分个层次,基础班慢点儿讲,重点抓课本;提高班多练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往上冲。定期跟家长沟通,问问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微调课程内容。
课堂氛围特别重要。死气沉沉的课,学生坐那儿跟坐牢似的,能学进去才怪。老师得多笑一笑,偶尔跟学生开玩笑活跃气氛,比如讲历史时,聊聊古人的“朋友圈”会发啥。多设计点互动环节,比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动起来。我见过有机构搞“积分制”,上课积极发言、作业写得认真就能攒积分,换点小文具,孩子们积极性高多了。
课后服务得跟上。别以为学生下课了就没事了,作业批改得细致点,错了哪儿不光打个叉,最好写句“这里再想想,跟上课讲的公式有关”。家长微信群里多分享点学习方法,比如“怎么背单词记得牢”,每周发一次孩子的课堂表现,不用长篇大论,几句话说清进步在哪儿、哪方面得加油。有条件的话,搞个免费答疑时间,学生有问题随时来问,比让他们把疑问攒着强。
最后得有反馈机制。定期让学生填问卷,用选择题就行,比如“这节课听懂了吗?A.全懂 B.大部分懂 C.有点懵”,别搞太复杂。每月开次家长会,不光说成绩,多说说孩子的学习习惯变好了没,比如“最近做题不马虎了”“敢主动问问题了”。发现问题别捂着,比如好几个学生反映某老师讲课太快,赶紧让老师调整语速,实在不行就换个老师带这个班。
其实教学质量这事儿,核心就是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老师用心教,课程跟着学生需求变,服务能跟上,家长和学生自然能感觉到诚意,口碑慢慢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