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对,有些通报为何不灵?
创始人
2025-07-24 13:00:37
0

连日来,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一餐馆老板因发布“蛤蟆汤”等菜品视频,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出45万元罚单的报道受到舆论持续关注。尽管当地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通报了提级调查情况,对该行政执法行为予以撤销,并对五名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但通报发出后,“隔空办案”“过山车式”等质疑进一步让舆情发酵。

互联网时代,说起应对舆情的“十八般武艺”,官方通报绝对是重量级:权威发布,一锤定音。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官方通报效果却并不明显。甚至,在沸沸扬扬的舆情之中,一纸通报,不过是扬汤止沸,刚打消了一个疑虑,又生出了千万种新疑虑、新传言。即便舆情冷却,也不能代表公众对通报的绝对信任。

舆情应对,通报不是万能药!对各公职机关乃至广大企业而言,这都应该成为共识。

图据视觉中国

舆情一经发酵,小道消息常随之纷传,加剧社会大众的猜忌和不安。这种情况下,官方以通报的形式回应舆情,确实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舆情处置黄金48小时”,要求官方通报必须跟进。舆情来势汹汹,却也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相关细节信息的缺失,极易引发各种谣言,导致舆情方向的失控、扩面。把握时间窗口,官方作为权威信息源,以通报形式发声,提供经检验的事实,还原事件本来面貌,能够有效遏制各类经由社会事件衍生的胡编乱造,起到稳定人心、重建信心的效果。所以,一份真实全面的官方通报,往往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

履行监督管理责任,也要求官方及时调查通报事件原委。通报时常和调查息息相关,形成通报的过程,本身就是履行监督管理责任的过程。官方通报需对事实原委,尤其是舆情争议焦点进行梳理和廓清,通报发布前,应详细调查,厘清“焦点”、打通“堵点”,促进事件本身及次生舆情的解决。所以,通过通报及处置,主管部门也能促进自身行政能力的提升,起到以通报促进工作开展的作用。

图据视觉中国

然而,若让通报成为一种僵化的标准动作、一种程序正义的“唯一武器”,那么,“平息舆情”目的性越强、“止住舆情”的排序越高,通报越是容易缺少人性关怀和逻辑细节,反让观者反感。

有的通报避重就轻没痛点。某话题能成为舆情引发争议,不是偶然的,常常是因为事件涉及了广大网友的切身利益和安全感,所以通报必须把舆论最关心的事情说清楚,而非相反。然而如今,有些通报却有意无意忽视群众的痛感,或高高在上做所谓引导,或不痛不痒地回应一句“此事不实”,反而引发更大争议。

有的通报虎头蛇尾无跟进。有人把“在调查”当通报,幻想拖一段时间,舆情自然就降温了。诚然,舆情通报和违纪、违法处理的通报是不一样的,后者需要严谨细致地调查,但是舆情通报却要争取时间,第一时间和社会各方沟通,防范谣言滋生。因此,舆情通报往往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尽快通报,第二步是详细调查。然而,有些地方只有第一步,没有第二步;或者第二步通报不到位,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却秉承“已有权威通报”的态度,高高在上,不再回应。有头无尾,长此以往,只会消磨群众的耐心和信任。

有的通报冰冷甩锅没人味。有些通报眼里只有“事”,没有“人”;辩解、甩锅有余,共情担当不足。通报不仅要反映真实,还要有基本的人文关怀;不是为了撇清责任,而是为了回应公众疑虑。近段时间,“列车故障乘客砸窗”之类通报引争议,就在于通报少了人性关怀。如是,即便回应了部分人的质疑,却会引起更多人的反感。

通报有效的基础,在于全社会对于通报的信任。这既来自官方与民间长期的互信,也来自一次次具体通报中,所体现的直面问题的态度与心胸。一份合格的通报,绝不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而应是有血有肉的事实经纬。

抓住“痛点”与“焦点”,让通报经得起推敲。通报切忌对舆情中质疑官方的声音采取避重就轻、敷衍搪塞的态度,一旦通报给大众留下不真诚、不坦然的观感,当中的事实性内容也会连带令人生疑。通报要经得起推敲,这既是对舆情应有的负责任态度,更是确保大众对官方通报抱有信心的必然要求。

图据视觉中国

跟进“疑点”与“堵点”,让通报跑得过舆情。通报发布后能够一锤定音、迷雾消散自然好,但如果通报发布后舆情未能止息,官方应切忌“鸵鸟”态度,要保持对舆情发展的持续关注,并对反映强烈、关注集中的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再次通报等形式加以持续跟进与廓清。“半截子”通报换来的只能是不断的诟病,要能够覆盖所有的疑点与堵点,才能实现真正的定论与定调。

平息舆情重要,但赢得人心更重要。通报是为了避免舆情失控,但这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根本目的。通报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倾听民声、回应人心。而想要赢得人心,通报显然也不是万能药——扎实的调研、积极的行动、坚守道义的共情,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需要捍卫且功在日常。

本期话题

你认为什么样的舆情应对才是合格的舆情应对?评论区聊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p;16:25)吕新华 说:去年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将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
公映首日豆瓣开分8.5,《南京... (来源:上观新闻)照片、影像,本是定格时间的载体。但在惨绝人寰的暴行面前,它们是残酷的倒影,更是历史...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事业单位工资养老金,两会关于二胎政策热点解读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提高到...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提高金融公共服务效能。
降温反内卷?华创首席紧急辟谣:...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金石杂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