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款AI产品在48小时内没有引爆社交媒体,那就失败了……
创始人
2025-07-24 09:21:42
0

图片 | 来自网络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FTA Group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曾几何时,AI创业圈,是以技术为王的:更大的预训练语料,更深的Transformer堆栈,更少的Loss曲线。那时,技术领先半步就可以独步天下。

但今天,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因为模型之间的性能差异,在普通的公众眼中已经难以分辨。GPT、Claude、Gemini、Grok系列……它们在排行榜上此起彼伏、难分难解。但除了AI从业者和极客群体,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市面上众多的AI产品就像是货架上的洗发水品牌一样——包装不同,用法相似。

那要怎么才能脱颖而出呢?

一方面,我们处于一个注意力极度稀缺的时代,媒体、平台、用户生成内容的爆炸性增长,任何一个劲爆的话题都活不过5秒,刚冒头就被下一波话题吞没;另外一方面,人类的注意系统天然偏爱情绪、矛盾和故事,而不是参数、精度和模型;AI产品如果没有情绪钩子和叙事框架,也无法在神经网络之外的人类社交网络中扩散。

所以,真正要抢占的,是用户的注意力,哪怕是短短几秒钟,靠的都不是技术,而是叙事;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是你有没有能力让世界尽快知道你已经领先,并且让人“愿意相信”你已领先。

换句话说:“快”成为唯一确定的变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最近,a16z的合伙人Bryan Kim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

“Momentum is the moat.”——势能,就是新的护城河,链接我们放在文章的原文链接处了。

Bryan讲了一个比喻,他说:

现在创办一家AI公司,就像是把一只鸽子抛向天空,然后祈祷它能飞起来。

如今成群的AI初创公司就像鸽群一起振翅高飞,它们努力加速、试图升高,以免耗尽动力、从空中坠落。这些公司一个接一个地被“发射”到空中,经常构建相似的产品,有时甚至使用同一个底层模型。有的鸽子刚飞起就掉下来;有的能飞到一定高度后停滞不前,增速减缓、最终精疲力竭,可能选择软着陆(比如被收购,或者悄悄转型)。但极少数几只会直冲云霄,穿破云层,不断上升,把其他鸽子远远甩在身后。它们成为了主流认知的一部分,占据了用户的心智高地。

不过,即便你已经飞上云端,在AI行业,你仍必须不断努力、拼命振翅。如果你能更快推出新能力、新功能、新模型,你就能拉开与第二快、第三快,甚至整个鸽群的距离。

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鸽子”垂直冲天、持续上升?

现在还没有现成的成功手册,因为这个阶段的游戏规则是:

靠新奇、靠创意。

不过,以下是a16z近期观察到的一些有效的分发策略,以及背后的案例分析:

黑客马拉松

化身为公共表演

过去,Hackathon(黑客马拉松)是一个面向开发者的小圈子活动,现在它们是公开的表演舞台:直播、社交平台分享,旨在扩大分发。同时,AI原生工具降低了参与门槛。

这种活动为新项目提供了病毒式传播的环境。

例如:

ElevenLabs今年早些时候举办了全球黑客马拉松,展示其AI语音平台的潜力,然后意外发生了:

一个AI语音突然意识到自己在与另一个AI对话。

这场非预设的对话,两个机器人以类人语气交谈,在社交媒体上爆红。这不仅是技术展示,还引发了关于AI自我意识和语音真实性的文化讨论,为ElevenLabs带来了巨大曝光——近1000万的流量。

然后两个机器人就开始说“母语”了……

另一个例子:

Lovable最近举办了一场直播对决,一位使用Webflow的资深设计师与使用Lovable AI设计助手的“氛围编码者”比拼谁能做出最佳登陆页面。活动计时并直播,增加了紧张感。

这场秀的重点不是最后谁赢了,而是让观众看到:AI正在让设计门槛降低,甚至可能让非专业者击败专业设计师。这既展示了 Lovable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又为社交平台注入了有趣的叙事素材。

大胆地做社交实验

更进一步,Bolt最近宣布要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举办最大规模的黑客马拉松,专门针对非开发者,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类似地,Genspark今年春天推出了一系列社交“挑战”,邀请用户尝试破解其超级代理。参与者被鼓励用复杂或非常规任务测试AI助手,暴露其局限性。最具创意或深刻的失败案例可分享1万美元的奖金池。

这些轻量、低成本的活动成本不高,但能激发话题和用户参与。

另一个例子说的是在中国,一家顶级风投基金进行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楚门的世界》式实验,将开发者锁在一个只有电脑和生成式AI工具的房间,挑战他们在仅用AI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赚钱。这些噱头显然是表演性质的,但这就是重点。实验获得了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热议。

AI入门包与联盟

如今,消费者常需拼凑多种AI工具来实现目标,在生成、编辑、优化和输出之间切换。在这种碎片化环境中,合作就是力量。

我们看到顶级AI玩家开始联手,推出联盟式发布,AI初创公司捆绑能力、交叉传播受众。这些病毒式“入门包”展示了工具协同使用的可能性。

例如:Captions与Runway、ElevenLabs和Hedra合作,打造完整的生成式视频栈(文本到视觉到语音)。Bolt推出精选的“构建者包”,包括AI代理及基础设施和创意工具,如Entri、Sentry、Pica、Algorand等。同样,Black Forest Labs推出新模型Kontext时,联合了Fal、Leonardo AI、Freepik和Krea等伙伴。

这些入门包不仅是巧妙的营销,还是功能性技术栈,展示如何从创意到输出,而无需强行拼凑多个工具。

它们还是社交证明,每个合作伙伴为其他伙伴增加可信度。

借助内部影响者

构建护城河的另一个优势:让AI原生构建者和设计师为你代言。这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红或品牌大使。事实上,传统网红营销正面临越来越多质疑(投入多、回报低),因为他们的帖子可能带来短暂流量激增,但用户很少转化。

在AI时代,关键不在于聘请大牌创作者,或通过知名天使投资人提升声势。相反,领先的AI公司倾向于向可信的早期采用者开放权限,这些人在其领域内受尊重,活跃于相关subreddit、Discord服务器和互联网的奇特创意角落。想想开发者、艺术家、技术专家和构建者,他们可能没有数百万粉丝,但他们的观点对工具的认知有真正影响力。

例如Nick St. Pierre,他早早成为Midjourney的非官方代言人。Luma最近也采取类似策略,向一小群AI原生创作者开放早期访问。

像Min Choi和PJ Ace这样的电影制作者,在Google Veo 3发布前制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频,展示了产品能力。这些帖子不仅是演示,还由具有可信度的人背书。

通过建立“铁杆粉丝团”,领先的AI公司正在挖掘基于社区和实践的护城河。

直接行动

将视频作为分发策略

在AI中,是展示而非推销。传统公关对AI的新节奏来说太慢且过于“干净”。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凭借产品力和讲好故事的本能创造了突破性时刻。

以AI通用助手Manus为例。这家中国初创公司(虽然现在有很多争议)在X和YouTube上直接发布了一段4分钟的演示视频,激起了人们对其产品能力的兴趣,获得了超过80万次观看。

一个根本变化是,初创公司开始聘请构建者作为增长负责人。

你的增长负责人应打造有可能走红的奇特演示,视其为首席“扑腾”官。例如,ElevenLabs的增长负责人Luke Harries,不仅在运行营销活动,还在构建互动、另类的演示,如为WhatsApp构建MCP服务器。

另一个例子是Ben Lang,他在Notion早期通过有趣的实验、展示设计能力以及制作小众演示,帮助建立了社区并塑造了Notion的身份。现在,他在Cursor做同样的事情,公开构建,将产品发布变成可分享的内容。

公开构建

增长数据过去通常严格保密,仅向特定投资者透露。最近,我们看到更多AI公司公开构建,广播其牵引力和产品里程碑。

Lovable、Bolt、Krea等公司采用了这种方式,定期发布从收入基准到日活跃用户再到失败实验的更新。这种透明度让人们感觉自己是构建的一部分,而非旁观者或AI“游客”。

这些更新还能激发隐性竞争。当一家公司分享重大里程碑或新功能时,会刺激同领域的初创公司公开比较演示、增长图表或用户评价。我发现,更高的竞争最终能为所有相关方带来更多势头。

从我们TOP的角度来看,这些方式可以做成一个“自传播模型”——

第一层,叙事内嵌(Narrative Embedded)

产品不是以功能阐述为主,而是以叙事驱动:你不告诉用户“这是什么”,而是让用户“怎么说出去”。最好的产品更新,是一次能被剪成视频、写成段子的“事件”。Cursor 的 Ben Lang 发布代码时的诙谐旁白,就是这样让产品更新自带娱乐性;Runway 把自己做成影视剧工具,还送上“剧情 Starter Pack”,叙事即产品。

第二层,使用即传播(Experience-as-Marketing)

每次使用产品,就是一次表达。ElevenLabs 用户录制新声音,生成模仿作品后,第一件事不是深度编辑,而是直接发到 TikTok;Manus 发布的视频合成工具只需几步操作,就可导出“像极了宣传片”的内容,用户的初次体验即成为发布内容——触点即故事,使用即社交语言。

第三层,社交即放大(Social as Accelerator)

最强大的传播结构,是用户之间的“挑战结构”:Runway 的模仿秀挑战、Perplexity 的“答题挑战”、Lovable 的 AI 设计师对决,都不是单纯功能演示,而是设计出“你也可以试一试”的传递格式,模仿链 + 戏剧性 + 圈层感,构成病毒传播链条。

第四层,迭代造势(Rhythmic Amplification)

当传播结构稳定之后,最关键的是有节奏的版本更新作为持续燃料。Replit 用一次次模型升级拉动用户做“对比挑战”;ElevenLabs 每一轮新声音发布都配合社区游戏;Grok 则用“伦理边界试探”制造波动传播。技术更新即新闻事件,功能变化即社交热点。

今天的AI创业者,面对的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

平台推荐不再包养你,用户注意力转瞬即逝,同质化产品汹涌而来,而“领先技术”又不足以单点致胜。

你不能只靠一次demo走红,也不能指望媒体或KOL对你保持长期兴趣。你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如何构建一套自带流动性的结构系统,让产品在被使用的同时,也在被传播;在被吐槽的同时,也在被讨论;在被模仿的同时,也在被强化。

而这背后,也正是一个范式的更替:

从“做一个产品”,转向“做一个可被谈论的社会对象”;从“追求DAU”,转向“设计人类心智占位”。

这也许是AI创业者最容易忽略的一课——你不是把一只“鸽子”发射出去,而是在设计一套“羽毛飞舞时能激起千层浪”的风场。

未来属于那些不只是“造模型”,而是造认知结构、造文化语言、造势能生态的团队。

正如那句老话:

“伟大的产品不是在真空中成功的,而是在公共叙事中长大的。”

TOPTOP_Lab

TOP

到7月27

如果二维码失效,请后台回复“入群”

❤️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是 FTA 的创新研究引擎,专注于为城市、企业和 园区提供系统化的前瞻洞察与战略建议。基于Talent(⼈才)、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核⼼维度,TOP致⼒于探索全球创新区的发展规律,并结合本⼟实践,为区域发展和企业创新注⼊新的价值维度。

FTA Group:用技术和艺术引领未来。

FTA Group致⼒于成为产业创新区综合解决⽅案的领导者,整合设计、运营和产业服务,提供全⽣命周期服务。

作为中国产业地产领域设计实践数量最多的机构之⼀,FTA凭借逾1200个办公及产业地产的设计及咨询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已为多个⾼品质业主打造独特的成功体验。

在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中,FTA始终秉承专注、⼀体化服务与国际视野,为客户提供从研究、策划到设计的全流程⽀持。我们深耕产业科创园区和产业⽚区领域,成功助⼒上海张江、临港、漕 河泾、市北、G60、闵开发、杨浦科创等重点产业⽚区落地标杆项⽬,此外,在BioBAY、中关村⽣命健康园、张江药⾕等顶级园区的设计中,FTA始终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量。

我们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泊:... 格隆汇7月25日丨据科创板日报,“2025中国科创领袖大会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今日开幕,上海证券交易...
邀请:ADC芯片测试、FPGA... 来源:EETOP大会基本信息PART01NI一直致力于“在中国,为中国”。此次研讨会将聚焦LabVI...
为罢免鲍威尔找借口?特朗普跑到...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造访美联储,视察了耗资25...
经济学家:俄罗斯经济困境加剧 ... 格隆汇7月25日|随着通胀放缓以及政府和商界对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加剧,俄罗斯央行具备进一步下调关键利...
【碳•研究】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