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巅峰?好大的口气!
宁荣二公对宝玉寄以厚望,也不过指望他“继业”。元春对宝玉的最高规划,也就是带领家族免于败落、或者败而复兴。连最狂妄的王熙凤——在贾母已经指出“我又怕他太伶俐了也不是好事”时,王熙凤还在大言不惭“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公然与世俗的“太伶俐聪明了怕活不长”观念相对——连最狂妄的王熙凤,也只是希望家族“永保无虞”,都没想过胜过祖宗、再攀高峰。题主怎么就敢想要“走上人生巅峰”了?
贾府的衰败,是不能避免的。作者让秦可卿死后托梦指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死人是有超能力的,死了的秦可卿比活人更加高明——“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
很多读者根本没认真读书,就自以为是地认定,秦可卿的建议可以让贾府长盛不衰;还要煞有介事地提高:“秦可卿这么高明的建议,王熙凤为什么不听众,以至于贾府败落?”
其实秦可卿的看法是,贾府的败落符合“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根本没办法挽回。人们能做的,只不过“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也”,是提前筹谋,准备好“衰时”的应对方法。
什么是“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呢?就是“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这样一来,“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其实秦可卿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要务农,又何必读书?古代农民还需要满腹诗书吗?如果要读书,又哪里有时间有精力有心思地种地?
秦可卿没说,但当时人都明白,务农是为了生活,也不是亲自种地,而是当个地主,雇佣别人来耕种,自己坐着收租子。收了租子,有了生活费,就可以读书了。而读书也不是最终目的,“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科举,最终还是要当官的。
也就是说,秦可卿给出的建议,是在贾府败落、失去了祖宗荫庇之后,还有经济保障,能够潜心读书,重新“以科甲出身”。这是一条复兴之路,而不是什么“人生巅峰”的狂想曲。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到题目上,如果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她可以带着四大家族走上人生巅峰吗?
嘿,别说四大家族了,只说贾府;也别说贾府了,只说宝玉这个人——宝玉肯走“仕途经济”的路吗?那还是宝玉吗?
宝钗对宝玉的建议,有些他是能听进去的。比如“绿玉”改“绿蜡”,比如吃热酒,比如听戏听词藻。但是关于读书仕宦、人生道路这样的大事,宝玉有自己的坚定决心,谁的劝告也不会接受。
靠宝玉来求得贾府复兴,根本是缘木求鱼,哪里还有能力辐射到四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