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表示,如果西方国家允许乌克兰使用其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纵深目标,那么俄罗斯将保留打击这些国家军事设施的权利。她进一步强调,北约为乌克兰军队提供卫星数据链,协助其导弹精准定位目标,已被视为“技术介入”。俄罗斯认为,武器供应国必须为其“直接参与”承担所有后果。
那么,这背后究竟是哪些国家在背后操控?普京又将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一次私下的交流中询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若美国提供远程导弹,乌克兰是否能够打击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泽连斯基的回答简洁且直接:“可以。”在一次私密的募捐活动中,特朗普对捐赠者说:“如果普京不停止,美国的炸弹可能会落在莫斯科的屋顶上。”这番话与他上台初期所说的“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大相径庭,当时他还暂停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试图通过让步缓解与俄罗斯的关系。
与此同时,美国针对俄罗斯的原油出口流向提出了更大的压力。毕竟,中国是俄罗斯天然气和煤炭的最大买家,而印度则正在替代中国,成为美欧市场的出口地。如果这两国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产生反应,俄罗斯的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制约。特朗普还宣布,美国将会在几日内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系统,并且北约也承诺提供大量导弹弹药。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德国的防空系统也将在数周内交付乌克兰,这意味着俄罗斯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数。
然而,尽管美国对俄罗斯采取如此强硬的立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访华期间也公开嘲讽道:“50天期限?之前还有24小时、100天期限,我们都经历过。”俄罗斯的回应颇为冷静,因为俄军在扎波罗热地区发动了自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全面地面进攻,前线的紧张局势已经远超任何外交声明的影响力。
俄罗斯方面还明确表示,如果乌克兰军队利用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的大城市,那么俄方将对美国本土进行“对等报复”。这种威胁显然打破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战略默契,并可能将原本的代理冲突升级为美俄之间的直接对抗。特朗普对于普京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转变。5月,当他看到俄军空袭乌克兰日托米尔造成12人死亡时,他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发声:“普京疯了!他在无意义地屠杀。”而克里姆林宫则对此冷冷回应称:“这可能只是情绪过度反应。”曾经互相称赞“聪明且有胆略”的两人,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剑拔弩张。
事实上,俄罗斯已经在武器使用的规则上划定了红线。乌克兰手中的美制陆军战术导弹射程可达300公里,足以覆盖俄罗斯边境200公里内的军事目标,而这些导弹的精准打击依赖于北约的卫星实时数据。根据这一点,俄罗斯外交部认为,如果外国技术人员参与目标定位,武器提供国已经构成了“技术介入”,跨越了一个重要的法律红线。
俄罗斯的立场更是在法律层面上做了深入剖析。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虽然承认了自卫权,但并未明确规定武器供应国的责任边界。俄罗斯援引了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的先例,当时美国也曾以类似的理由轰炸了卡扎菲的住所。俄罗斯发言人不禁反问道:“谁都可以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唯独曾以同样理由发动军事行动的美国,难道没有资格吗?”
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对特朗普所谓的“最后通牒”也早有应对准备。俄方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特朗普通牒发布的第二天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接受“最后通牒式”的谈判。若外交无法达到目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特别军事行动”,显然,莫斯科已将军事优势视为谈判中的重要筹码。
在特朗普发布“最后通牒”时,俄罗斯的高层也在频繁访问朝鲜,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军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俄罗斯正在准备一轮新的攻势,尤其是在补充弹药方面。与此同时,乌克兰议会也决定延长战时状态90天,甚至宣布暂时退出《禁止地雷公约》,这都表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地面战斗将变得更加残酷。
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普京显然早有准备。如今,中俄两国之间的本币结算已突破80%,美元在欧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也被迅速削弱。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市场,占俄罗斯原油和煤炭出口量的40%以上。而每当欧盟推出对俄新一轮制裁时,克里姆林宫的反应总是冷静且自信,俄罗斯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已经具备了制裁免疫力。”甚至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明确表示,制裁并不会改变俄罗斯的立场,“对基辅的打击将会更加猛烈”。
此外,俄罗斯导弹的月产量已经突破250枚,超过了战前的水平。加上朝鲜提供的1200万枚炮弹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俄罗斯的战斗力明显提升。然而,德国国防部长却承认,北约的弹药储备仅够支持三周的高强度战斗。
在这一系列的动态变化中,尽管中国外长王毅在7月15日与俄罗斯外长会晤时重申“对话和谈判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武器打击权的争议并未明确表态。中国始终坚持三项原则:中俄贸易是主权行为,反对任何形式的胁迫手段;如果美国实施制裁,中国将进行反制。
这场全球政治博弈的背后,牵动着无数国家的利益和战略方向,未来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到全球格局的变化。
---
主要信息来源:
1. 原文刊登于中国新闻网2025年07月18日关于《俄外交部:若允许乌使用远程武器袭击俄纵深 俄有权打击相关国家军事设施》的报道。
2. 原文刊登于环球时报2025年07月09日关于《特朗普曾威胁普京‘轰炸莫斯科’以阻止俄袭击乌克兰?克宫回应》的报道。
3. 原文刊登于京报网2025年07月16日关于《特朗普为何对俄罗斯下50天最后通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