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以后持续收到类似内容的推送,也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xwza
编辑|t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我军取得的胜利屈指可数,但其中尤为瞩目的就是声名远扬的台儿庄战役。
然而,这场战役却让蒋介石感到颇为尴尬,因为指挥这次胜利的并非他的嫡系部队,反而是那个和他长期对立的桂系军阀李宗仁。而且李宗仁几乎是带着一支由各种杂牌军组成的队伍,取得了这场令人震惊的胜利。那么,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故事呢?
实际上,李宗仁能够在台儿庄坚守阵地,有效抵挡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甚至让日军损失超过万人,这一结果当时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连蒋介石自己也感到惊讶。
当时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而这个战区在当时以“杂牌军”著称,实力参差不齐。
抗战爆发后,虽然全国上下名义上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蒋介石这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却暗地里不断利用抗战契机扩大个人权力。
面对必须联合抗战的局面,蒋介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置自己的嫡系力量,而将一些实力较弱、来头复杂的杂牌军集中部署在前线消耗战区域。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最初,李宗仁麾下第五战区拥有六个集团军和一个独立军团,总计约27个步兵师。但其中八成以上都是由地方军阀和杂牌部队组成,装备陈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唯一算是中央军的,是由顾祝同率领的第24集团军,但顾祝同本身对李宗仁的指挥权也缺乏足够的服从和配合。
其余诸如于学忠、李品仙等将军,曾先后效力于北洋军、东北军等多个地方势力,带领的部队无论在装备还是人数上都远逊于中央军同等编制的部队。
由此可见,李宗仁所统领的第五战区整体战斗力的确难以令人乐观。
然而,李宗仁却凭借着这支所谓的“杂牌军”在台儿庄给予了日军一次沉重打击。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事实上,李宗仁本人是一个极具才干的军事统帅。尽管身为军阀,但与大多数只关心自己地盘的军阀不同,李宗仁拥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全局观。
在冯玉祥的西北军、直系与奉系军阀交替角逐的乱世里,李宗仁能敏锐洞察孙中山的潜力,并于1923年在李济深等人的引荐下加入国民党。
随后,他与白崇禧等人联手组建定桂讨贼联军,成功击败了旧式军阀陆荣廷。
1924年,李宗仁出任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名义上一方诸侯。此后几十年,他在国内各大势力之间游刃有余,甚至能与蒋介石抗衡不落下风。
与其他军阀不同,许多军阀如阎锡山被局限于本地势力,无法摆脱地方束缚。
而李宗仁却凭借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手腕,一直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占据重要位置。
即使1932年被蒋介石开除党籍第三年,他仍能保住广西绥靖公署主任的位置,足见其影响力之巨大。
尤其是在那些不服蒋介石管辖的杂牌军中,李宗仁更是声名赫赫。蒋介石也只能忍气吞声,1935年4月授予他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抗战爆发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他深知手中部队大多为杂牌军,但他自己也正是地方军阀出身。
凭借个人魅力和统筹协调能力,他成功将这些杂乱无章的部队整合成一支能够协同作战的力量。李宗仁麾下的杂牌军,作战意志甚至远超普通杂牌军,堪称是一个全新层次。
以台儿庄战役为例,西北军出身的池峰城将军率领国民革命军第31师负责庄内防御。
第31师与日军鏖战14个昼夜,池峰城本人因此被誉为“铁将军”。
若换成别的将领担任第五战区司令,是否能打赢台儿庄之战,实在难以断言。
当时,张学良被囚禁,阎锡山的影响力仅限山西,冯玉祥也半退隐,唯有李宗仁还能在国民党核心保持影响力。
因此,第五战区司令非李宗仁莫属,蒋介石若任命其他黄埔军校出身的嫡系将领,很可能导致战区溃败,日军得以轻易突破。
再举池峰城第31师为例,部队缺衣少食、弹药紧缺,但依然坚定抵抗强敌。
面对险恶形势,他带着部队死守阵地,充当引诱日军的诱饵。若外围援军迟迟不到,31师势必与台儿庄共存亡。
在国民党军中,见死不救的事情时有发生。1944年衡阳会战就是因外围援军支援迟缓,守城官兵全军覆没的典型例子。
因此,池峰城及其部队甘冒生命危险坚守阵地,是出于对李宗仁的信任和依赖。
换成中央军将领,恐怕会选择明哲保身。毕竟众所周知,中央军背后的蒋介石在战场上的态度十分现实,若杂牌军损失惨重,甚至可能撤销他们的编制。
综上所述,李宗仁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带领这支杂牌军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成为关键人物。没有他的统筹协调和坚定指挥,国军在台儿庄不会如此顺利。
参考文献:
黄宗炎. 李宗仁与台儿庄会战[J]. 广西文史, 2008(2):6.
张国华, 牛佳. 李宗仁与蒋介石[J]. 军事史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