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学者:中国为何能从容应对外部纷扰
创始人
2025-07-19 07:01:24
0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网站7月17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能从容应对动荡扰乱 副题:中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重塑的转变,是一场基于政策远见和内部重组的长期转型,全球动荡和贸易战不过是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加征高关税,在华盛顿被视为强硬立场。但在北京一切如常,更确切地说,这是商业重新设计。过去30年,中国经历诸多困难,如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疫情干扰和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但推动其发展轨迹的并非外部动荡,而是日益增长的内部需求: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结构转型以及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局限性。在此期间,中国始终保持着对长期转型的坚定承诺。

最新一轮美国关税无疑具有破坏性,但它并未改变中国的方向。我们目前看到的结构性转变——从货币政策调整到产业与贸易政策的更紧密整合——早已启动。对中国而言,这并非危机,而是强化既有发展方向的推动力。这一从被动反应到主动重塑的转变,是基于政策远见和内部重组的长期转型,如今因全球动荡而加速。

中国未雨绸缪。早在新一轮关税到来前,中国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导者已开始改变增长模式,刺激国内消费、加速技术自主、提升产业能力。这一转向并非被动反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即使没有外部压力,内部动态也会推动中国走向注重质量、韧性和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早期投资于供应链韧性、数字转型和国内需求,中国为吸收外部冲击并比许多其他国家更快适应做好了准备。世界所看到的突然动荡,被中国视为催化剂。

我们所看到的转变并非对新关税的反应。这是中国企业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开始的战略调整的升级版。当时作为应急计划启动的举措,如今已发展为协调一致、全生态系统范围内的重塑。这是数年有意布局与战略定力积累的成果。看似在压力下进行的战略调整,实则是有计划的重塑。比如,广东、江苏等省份的产业集群大力投资智能制造和绿色科技,地方政府则与高校合作建设城市级创新中心。这种应对并非临时的,而是有条不紊的规划。

世界并未去全球化,而是洗牌重组。中国早就预见了这一转变,通过双循环战略进行准备,扩大国内需求、提升创新自主性,同时保持对全球的选择性联系。如今,这一战略正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集团,共建“一带一路”2.0版则聚焦于数字基础设施、绿色能源和新的发展走廊。中国正在培育另一条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渠道,以降低地缘政治的风险影响。

这种战略多元化并不能使中国免受所有冲击。因此,中企也在推动多元化生产、本地化供应链,并使运营与区域生态系统相适应。宁德时代正将电池生产基地布局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菜鸟通过与马来西亚和阿联酋的合作扩大业务……这些并非短期风险应对措施,而是多极化贸易格局下长远布局的战略定位。 通过有意设计的创新,中国正在构建竞争优势。

比亚迪凭借一款突破性电池平台引发全球关注。这不仅是技术里程碑,更标志着更广泛的转变:中国不再是追赶者,而是正引领全球创新步伐。这一势头已远超出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在消费科技、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赋能平台领域的地位正不断巩固。与此同时,深圳、杭州等创新枢纽的初创企业正加速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物流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其部署速度和规模往往超过西方同行。这一创新的核心是一种全新模式:规模与速度的融合、制度支持与创业自主性的协同,以及对能力建设的长期规划。

西方常对中企的决策速度感到惊叹,但鲜有人追问这种速度的根源。答案不仅在于战略或规模,更在于企业管理方式。这是中国的隐形优势:管理创新。这种优势难以复制,也无法被制裁。当然,中国的道路远非一帆风顺。但即便如此,相关启示依然浮现。中国无法被复制,但可以被研究。(作者马克·格里文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亚洲院长,乔恒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市全面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提升乡... 转自:承德发布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将农村户厕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助力美丽乡...
“韦帕”已移入南海东北部,海南...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19日凌晨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预计,“韦帕”将以每小时20-25公...
与时间赛跑!北京铁警开辟绿色通...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急救车马上就到,一会儿下车就能直奔积水潭医院,放心!”近日,北京铁路公安处清河...
普京:印度总理莫迪曾直接向俄方... 据塔斯社等俄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17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俄化肥生产商协会主席古里耶夫时透露,印度...
受“韦帕”影响 7月20日起... 中新网海口7月19日电 (唐璐璐)海南铁路海口车务段19日发布消息,受台风“韦帕”影响,铁路部门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