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放眼优爱腾三个头部长视频平台中热播的国漫剧,似乎都是以“爽文模式”为主导。根据云合数据《2025Q1长视频平台动漫网播观察》报告,2025Q1上新动漫题材仍然集中在奇幻、玄幻两大类,男频IP几乎包揽了全网动漫累计有效播放霸屏榜的TOP20。
而各大平台公开数据显示,其动漫版块用户画像常年是男性用户占据压倒性优势。为了精准刺中目标用户的心理和感官需求,“一路开挂”的金手指叙事和酷炫狂拽的画面特效成为了国漫剧屡试不爽的核心“卖点”,也似乎成为了获得良好数据表现的万金油。
为了保障基础热度和商业回报,这种精准定位特定圈层、追求小众狂欢的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高度依赖单一用户画像和爽文模式的做法,是否在无形中为自身筑起了高墙?它固然稳固了基本盘,却也固化了国漫剧的受众边界,限制了其突破圈层、触达更广阔市场的可能性。国漫剧的心理卖点和感官卖点似乎有着更多升维空间,国漫剧也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待于探索。
心理卖点:从“代入感”到“共鸣感”
当前热播的国漫剧常常通过主人公一路开挂、升级获宝的金手指叙事,构筑起一个个奇幻世界,满足观众对于“凡人英雄梦”的想象。
为了让观众更好代入自身,国漫剧中男主人公的出身通常是平凡而普通的“天选之子”,并常常以亲情、爱情作为行为驱动因素,而后一路逆天改命的过程中总会有“外挂”、机缘或贵人相助令男主取得越级胜利。得罪男主的人物通通报应不爽,追随者总能获得男主的“恩赏”,主要的女性角色也往往会跟男主产生羁绊,而故事的最后男主一定会在历经死亡和重生后傲视群雄、睥睨天下。
例如,《仙逆》的男主人公王林原本是资质平庸的乡村少年,因意外坠崖获得了“天逆珠”而踏入修真界,历经家族灭门后觉醒极境灵力,爱人的离世成为他千年修行的核心动力,王林先后成为紫系弟子、雷仙、古神,并参与封神大战,最终参透轮回、复活爱人,登顶仙罡大陆。
《斗罗大陆》的唐三保留着前世对于唐门绝技的记忆,拥有被视为废武魂的蓝银草,而后凭借唐门绝技和恩师的帮助成为了史莱克学院的天才少年一路打怪升级;主要女性角色小舞、胡列娜、千仞雪都和唐三有着深深的羁绊。小舞献祭以后,为了复活死去的爱人,唐三一路成神,最后成为拥有海神和修罗神双神位的神王,主宰宇宙。这种带有强烈“主角光环”的金手指叙事成为了观众“凡人英雄梦”的载体,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开挂人生”的心理需求和想象。
除了通过“代入感”满足男性用户的心理需求,“共鸣感”似乎也可以成为国漫剧的心理卖点,并获得跨圈层的情绪共振。
例如,B站的《汉化日记》播出四季的豆瓣评分均值高达8.2,成为站内高口碑、生命力持久的国漫IP。而《汉化日记》被观众视为“解压神器”和“快乐源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共鸣感,它镜像呈现了当代青年的社畜生活,将职场压力、家庭矛盾等戏谑地融入单元叙事中,用自嘲式幽默真实刻画了当代年轻人“一边丧一边努力”的矛盾心理;同时还融合了家庭伦理、爱情、科幻、穿越等多元题材,拓宽了情感共鸣的边界。
事实上,在二次元领域,女性是极具消费力的群体,并且更愿意为情感共鸣付费。根据《2024微博谷子经济洞察报告》,以二次元文化为驱动的谷子经济消费群体中女性占比高达70%。因而,对于国漫剧来说,女性观众也是有一定潜力的目标用户。相比代入感,共鸣感更能够打动女性用户。
爱奇艺独播的国漫剧《成何体统》兼具爽感和共鸣感,以“双穿设定+权谋喜剧”的新鲜题材和复杂而立体的女性塑造,吸引了一大批女性观众。剧中现代社畜穿越到宫斗小说中,成为必死无疑的妖妃庾晚音后,利用现代人的思维如SWOT分析法、项目管理思维破解宫斗困局,与暴君夏侯澹一起改写亡国结局和反派命运。《成何体统》将宫斗解构为打工人升职记,感情线与权谋线并重,拒绝“恋爱脑”和“雌竞”设定,崇尚平等的情感观和女性独立精神,引发了当代女性的共鸣。
感官卖点:从“视觉轰炸”到“文化写意”
一直以来,国漫剧的感官吸引力主要依托于华丽的特效画面与震撼的音效,为观众提供超脱现实的视听奇观,从而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随着产业成熟与观众审美的进化,越来越多的国漫剧开始利用技术赋能更加细致逼真的人物建模和更细腻华美的特效场面。但若想让国漫剧的感官卖点实现从即时“爽感”到隽永“美感”的跃迁,就需要超越表层的视听奇观,向下扎根,触及更深层的精神共振与文化共鸣,让技术服务于文本厚度,让华美的特效成为思想的霓裳。
例如,《剑来》运用“水墨粒子渲染技术”,将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神韵与现代粒子技术的动态表现力完美融合。在战斗场景中,青墨剑气如烟似雾般氤氲流动,招式轨迹带动墨迹或晕染扩散、或凝聚爆发,在飘逸灵动间不失力量感,精准保留了毛笔飞白的虚实意境,将武侠世界的诗意与豪情淋漓展现。其配乐更是匠心独具,大量融入古琴、笛子、箫等传统民乐元素,在杜比全景声技术的加持下,兵器交击、石村流水等环境音效层次分明,空间感十足,构筑起一幅极具东方美学韵味的写意山水长卷,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既“美”且“爽”的感官盛宴。
《灵笼2》在B站上线一周内播放量破亿,并获得了豆瓣8.9的高分。它打动观众的不仅是“新中式废土风”的感官盛宴,更是其精良画面背后的人文厚度。《灵笼2》延续了第一季的末日科幻设定,探讨人类于玛娜生态共生的命题,其中的每一场战斗都并非“为打而打”,而是有其不可替代的叙事作用。无论是机甲火花的迸射,还是噬极兽粘稠的蠕动,都隐喻了人性挣扎的星火和文明的困局,有着对人性的深度探讨,真正打破了国漫剧“特效即炫技”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在东方哲学和科幻想象中实现“颅内高潮”。
在碎片化时代,为了吸引观众游离的目光,并保证画面和特效的精美度,当下国漫剧普遍采用“周更”“季播”“年番”的模式,这样既能吊住观众的“胃口”避免其因为冗长的篇幅而审美疲劳,又能及时聆听用户反馈对后续内容作出调整。这样的模式本意是为了提升用户粘性和提高作品质量,但若没有平衡好特效和剧情,不但会消解国漫剧的叙事深度,反而会消耗观众的期待值。
如今,很多国漫剧将高比例的制作成本投入到建模和特效中,因而压缩了对于剧本的投入,出现“武戏华丽,文戏注水”的现象。满怀期待的追更观众点进剧集,却发现去除贴片广告和片头片尾,真正更新的只有15分钟左右甚至更少的正片,而当这仅剩的十几分钟正片中堆叠了大篇幅的打斗场景而无实际剧情进展的时候,所谓的感官卖点就变成了感官麻木。
感官卖点固然应该保留,但应当以服务故事和人物为根本目的,在关键情节、情绪高潮处恰到好处地释放最大能量,而不是全程狂轰滥炸,为了“炫技”而牺牲叙事节奏和逻辑。
从“爽文”到“精品”的跃迁,是国漫剧突破现有舒适区、追求更高艺术价值与更广阔市场空间的必然路径。当国漫剧的“卖点”不再仅仅满足于制造短暂的感官刺激和简单的心理代偿,而是致力于构建具有深度情感连接、深厚文化底蕴和精良叙事品质的作品时,国漫剧或许能在广阔的市场蓝海中,打造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精品”殿堂。
— THE END —
作者 | 仇骏瑶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