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笔下的母亲,为何打动人心(民生观)
创始人
2025-07-17 07:01:43
0

李祉瑶

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诗与远方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最近,一位六旬农民工现场写就的命题作文《我的母亲》,让许多网友为之动容。

文章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只有“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没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只有“一辈子就没闲过”的身影;没有花样繁多的类比,只有“她揉揉眼,又得爬起来”的白描。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撰写华丽文章的时代,这样一篇作文何以让无数网友动容?

这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真实的生活。质朴的文字里,是一位母亲不辞辛劳的奉献,是一个儿子跨越半生的思念,也是所有人深埋心底的情感共鸣。那些被时间反复锤炼过的词句,把记忆里的点点滴滴串联,好像母亲就在眼前,字字不提爱,却句句是深情。“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寥寥几笔,描摹出作者人生过半后对亲人跨越时空的追念。这扎根生活沃土生长出来的表达,以真实的情感浇灌,迸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细致的观察、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文笔,是套路化的“工业糖精”不可替代的。

这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内心的坚持。写作文当天,这位被称为“安老三”的农民工到劳务市场去等活儿干,从5点半等到上午10点多,都没人雇用他。看到有人拍视频发起创意挑战,他便接受挑战,去劳务市场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写下了这篇《我的母亲》。或许生活没有那么容易,但他保持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喜欢语文、对文学感兴趣、爱好书法的“安老三”和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看书的农民工刘诗利一样,让万千“打工人”看到了疲惫工作之余努力发展小爱好的自己,感动于辛苦生活中对“诗和远方”的追求。

一位普通劳动者,用质朴的文字写普通人的故事,击中了千万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诗与远方。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7日 14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P&I 2025展会:... 2025年7月17日,第26届上海国际摄影器材和数码影像展览会(简称:P&I 2025)在上海新国际...
两次获破格提拔的选调生张志君出... 转自:中安在线共青团四川省委官网消息显示,张志君已任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分管基层建设部、学校部、社...
帝欧家居:董事长等拟合计375... 转自:证券时报人民财讯7月17日电,帝欧家居(002798)7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宿舍党必囤海霸王水饺!小锅就能... 对走读高中生来说,晚自习前的晚餐时间是场“时间争夺战”。海霸王猪肉水饺凭借“拿取即煮、分量好把控”的...
调研速递|中通客车接受兴业证券... 2025年7月17日,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迎来特定对象调研,兴业证券董晓彬、人保养老黄一凡、南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