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收取门票一事持续引发关注。景区运营方在未征得当地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在古镇多个入口处设卡收费,引发村民强烈反对,以致出现“村民带游客逃票”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
旅游景区“圈地收费”模式并不鲜见,也常引起舆论的诟病与批评。有专家指出,“门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圈地收费”模式无法再适应当今旅游市场需求,运营方当求思求变,丰富盈利模式,设法跟上旅游消费升级的步伐。
村民激烈反对,“设卡收费”已取消
7月10日,瑶里古镇运营方在未与当地村民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突然在多个入口设卡收费,入村门票30元,景区套票110元。
运营方此举引起村民的强烈反对,甚至有村民指引游客逃票。网传图片中,村民们在入口处张贴告示:本村村民反对强制收费,建议旅客绕行,从别的路进入古镇(除游客服务中心外别的路均可免费进入古镇)。
在村民的反对和舆论关注下,7月14日深夜,瑶里景区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我公司对封闭瑶里古镇管理研判不足,给广大游客和原住民带来不便。对此,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歉意。经研究,我公司已恢复瑶里景区原有经营管理模式”。
7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致电瑶里景区售票处,工作人员同样证实当前“进镇不需要收费”,但参观古镇的三个景点(陈毅故居、程氏宗祠、狮岗胜览)需收费30元,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110元的套票是游览包括古镇在内的整个瑶里景区5个景点的价格。
同日,记者联系到瑶里古镇内一家宾馆的老板,她告诉记者,自从景区运营以来,一直是“进镇免费、景点收费”的模式,运营方突然“圈镇收费”,当地的居民基本都不同意。该老板告诉记者,一方面,进镇收门票会影响游客游玩的意愿,影响村民们的生意;另一方面,古镇建筑的产权都属当地村民所有,景区没有权力把村子圈起来收钱。该老板表示,今年以来,古镇游客数目虽未有明显减少,但消费意愿普遍降低,“收费风波”后,游客数量更是骤减。
公开资料显示,瑶里,古称窑里,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境内,自西汉末年建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有“茶之乡、林之海、瓷之源”的美誉,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记者查询到江西人大新闻网上一篇刊载于2019年的调研报告,其中关于瑶里古镇的部分明确提到:“现阶段,古镇管理权归属管委会,景区经营权归属民营企业,古镇建筑所有权归属当地居民,因当时合同约定不明确、不规范,管理权方、经营权方、产权方三者之间权利义务不明确,关系不协调,管委会要真正落实各项职能、统一管理,还面临着一些不明确的现实问题,古镇管理和市场机制的运行不够顺畅。”
“门票经济”遇发展瓶颈
古镇乃至其他旅游景区“圈地收费”的模式由来已久,近年来,这种景区经营的思路越来越受到普通游客的抵制和诟病。
2013年,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曾实施捆绑售票,游客需要购买148元门票后方可进入古城,此举被批为“圈地收费”,遭到大批古城商户和游客的反对。2016年4月,凤凰古城宣布取消入城门票。
2023年6月,有游客吐槽称花160元买了江西庐山景区门票,结果看瀑布时还要再收费35元。对此,庐山景区回应称,该瀑布非庐山核心景区。当地村委会回复称,该瀑布是村集体开发打造的乡村旅游点,此前收费经过了主管部门批准;已临时免票。
2024年,泸沽湖景区在四川到云南的S307省道上,拦截过往车辆,收取门票费70元/人,此举引发网友质疑“景区在省道收费不合理”,四川凉山州相关部门回应,此举为防游客逃票,过境收费、先付后退,后续会优化过境手续。
虎跳峡、乌兰布统景区、甘肃扎尕那景区、武汉杨泗港大桥……曾被批评“圈地收费”“过境收费”的国内旅游景点不胜枚举,瑶里古镇不过是其中之一。
羊城晚报记者查询到,瑶里古镇的运营方为景德镇市瑶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与该公司相关的欠税公告多达26条。依据国家税务总局浮梁县税务局今年4月22日发布的信息,该公司欠有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镇维护建设税、增值税累计超135万元。
有网友质疑称,瑶里古镇的运营公司经营不善,便以“圈地收费”模式增加营收,但在当今的旅游市场发展阶段,这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原住民、游客、普通网友发出几乎一边倒的批评,值得运营方深思。
丰富盈利模式或是出路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告诉记者,瑶里古镇的收费争议,归根结底是“旅游吸引物权”的问题,运营方经营景区或在村落改造及道路建设等方面都有投入,自然寻求回报和利润,倘若无法开发其他的盈利模式,只能“圈地收费”,如此一来便损害了当地村民的利益,矛盾由此产生。
张朝枝进一步指出,当前国内外许多旅游景区都存在类似矛盾。公共自然山水景观,所有权应当为全民所有,但在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或运营方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资金,为寻求回报收取门票,消费者则认为,风景资源属于全民,景区无权收取门票,双方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同。
张朝枝认为,这一问题和旅游发展阶段、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最开始,地方财政困难,没有其他创收来源,只能收取门票盈利,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地方政府应该将公共风景资源还给民众,这本就是老百姓该享有的权利,“是否收门票不是简单的正确与否、一刀切的问题,这取决于发展阶段,也取决于当地政府在旅游资源中所有权的实际情况。“
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劲松曾在《新京报》撰文指出,“门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传统景区陷入经营困境,在于其商业模式的单一、吸引力单一、价值供给单一、创收来源也单一。
对中国景区而言,高质量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解决“门票经济”痛点的答案就隐藏其间。这需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重构产品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再造服务流程,以文旅融合为路径深挖文化价值。
只有从“门票售卖者”转变为“体验设计商”,从“资源管理者”上升为“价值创造者”,景区才能跟上旅游消费升级的步伐,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丨记者 王隽杰
编辑:王智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