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不去的体面:年轻人为何假装上班?
创始人
2025-07-13 21:21:42
0

从贫到富,是一个很容易被人接纳的过程;但反过来,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假装上班,今天也是这样。

十年前,如果我告诉你上班不仅不拿薪水,还要倒贴钱给老板,你一定会认为我疯了。

但今天,“付费上班”模式却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甚至发展出了许多“假装上班”公司,这成了今天宏观转型上,一部分人年轻人肉体的寄托。

当曾经的体面开始回不去,今天的年轻人为何假装上班?

假装上班,顾名思义,就是延续过去上班的模式。

朋友阿君,30岁之前顺风顺水,甚至一路进入了大厂阿里做国际云业务,年薪二十万;原本这份工作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对阿君来说,这份工作的挑战和压力也很大。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席卷了全国,阿君也不例外;在病毒过去后,阿君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人生,并最终下了一个让他后悔至今的决定,那就是离开阿里。

按照阿君的设想,当时自己的副业英语外教已经做的不错,即便是离开了阿里,自己也能够用英语来谋生,完全没有问题。

但局势和时间,并没有站在他这边。

2021年,双减来袭,这让阿君手足无措,当时氛围逐步开始收紧,阿君自己也做的小心翼翼,只能通过一些转介绍,来小心发展自己的业务。

此后,形势也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坏。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阿君一直谎称自己还在阿里工作,拿着优厚的工资。

为了维持这一点,阿君最终选择了假装上班。

假装上班的优势其实很多,对阿君来说,每天只需要付给老板30元,在那里,阿君和五个同事共用一个办公室,他们几乎都没有全职工作,靠副业赚钱或者从事自由职业,最终他们都选择来这里“付费上班”。

对阿君来说,假装上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尽管收入和以前相比更少了,但阿君每天都能够和一群“同事”一起上下班,虽然每个月还要拿出来一部分交给“假装上班有限公司”,但阿君仍然心满意足。

而对假装上班公司来说,他们给自己的定位也非常精准:这里是职场失序者的精神避难所,给都市漂流者一个家和工作之外的窝。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公司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冒出来。深圳、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昆明等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公司。

在外观上,这类公司和写字楼的办公室没有任何区别,并且都配备了电脑、网络、会议室甚至是茶水间等等。

尽管外观上几乎一模一样,但本质上,他们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在假装上班公司,通常都不与员工签署长期雇佣合约;反过来,这类公司承租工位、打造共享空间、分享求职和创业经历,一般每日收费30元至50元不等,有的公司甚至还有午餐、点心和饮料。

付费上班,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无奈之举,而更多的,他们想要保存的仅仅只是一丝体面。

体面是什么?是曾经的荣耀、光辉和辉煌的过去。

以阿君为例,曾经他是阿里国际云的员工,年薪二十万起步;但在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后,选择了离开阿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副业的受阻,阿君进退两难,而进入假装上班公司付费上班,就是阿君维系自己体面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

而像阿君这种经历的,并不少。

小周2018年从大学毕业,曾任职大型电商公司,2020年创业,与合伙人开了一家京东店铺,主卖当地特产,并在社交媒体上推广。

刚刚创业那会,小周的生意很好,高客单品类的牛肉丸卖50多元一斤,一天甚至能够卖几十单。

但随着京东开始迈向低价市场,越来越多低价产品和大厂品牌开始进驻平台,小周的牛肉丸也不开始好卖,销量减少到每天几十单,甚至只有几单。

到了去年,他不得已关掉店铺。

创业失败后,小周开始回到农村老家,继续探索互联网和跨境电商项目,其中也包括人工智能AI写网络爆文,向东南亚市场推广热销产品。

但随后的工作也并不顺利,叠加父母的不理解,小周又只身来到大城市,在寻找一阵工作无果之后,小周进入了假装上班公司,只为了先让父母放心。

进入假装上班公司,除了维系自己的体面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维系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许多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但今天的就业市场,和父母传统认知意义上的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轻人面临着收入缩窄、年龄歧视困境、就业内卷加剧等等。

当父母的渴望和年轻人的困境相叠加,回不去的体面,就只能够靠假装上班来维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

和父母相比,父辈们总是渴望他们大学毕业后有个“铁饭碗”,最起码有个坐办公室的工作,然后平稳度过一生,这是父辈们走过的路。在国家恢复高考后,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由国家统一安排,到岗后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一辈子,对工作和组织也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但在市场化的今天,父辈们所经历过的,和今天年轻人所看到的,从本质上已经隔开了。

今天年轻人所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就业,面临着年龄、学历、地域甚至是身份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就业市场的供需已经出现了失衡。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107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7万人,是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的一年,此后每年,我国毕业生都开始增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年轻人每天拎着电脑去图书馆,咖啡馆投简历,或者发展副业,嘲讽自己“假装上班”,甚至付费进入假装上班有限公司。

假装上班,固然是维持体面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对很多人来说,它还是一种过渡性的解决方案。

在自己进入下一次就业之前,要时刻准备着上班的这种状态,哪怕是付费维系这种状态,都非常有必要。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说,假装上班和摸鱼都是一种假装的状态,但前者的意图性没那么明显,不是有利可图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更像是年轻人透过自我嘲讽来反抗职场加班和“996”文化。

项飙说,目前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都高度单一,许多人觉得有份稳定的高级白领工作最合理,考大学也一样,一定要重点大学,否则生活就是不好的。

今天的年轻人已经无法被传统的社会体系所接纳,导致一种挫败感和无力感,假装办公则是年轻人为自己找的一个壳,跟主流社会稍微拉开一点距离,给自己一点小小的空间。

对假装上班公司来说,它们卖的不是工位,是不当废人的尊严。

哪怕体面回不去,但年轻人仍然值得。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特种设备“体检”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对辖区特种设备进行巡检,为游客营造安全放心的暑期消费...
最新或2023(历届)元旦手抄...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
城市更新让幸福升温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龙里县融媒体中心 张登艳 刘匀龙)近日,走进黔南州龙里县龙坪社区天佳河滨小区...
最新或2023(历届)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对于一个人,不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会对比较有礼貌的好孩子印象比较深刻,所...
启动登记注册能力提升行动   本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近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印发《辽宁省市场监管系统登记注册专业能力提升行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