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特斯拉用“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替换其125,665名员工中的10%,将节省高达25亿美元的成本。
报告显示,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已展现惊人的经济价值。以每个机器人20万美元净现值计算,仅替换10%员工即可覆盖其研发与量产成本。而特斯拉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今年3月,马斯克宣布Optimus已在弗里蒙特工厂试产线制造,预计2025年产能达5000-10000台,2026年扩至5万台。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布局较为领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均由特斯拉自研,目前是特斯拉优先级最高的项目。截至2023年8月,至少五个Optimus原型已能行走。2025年5月,Optimus已能通过纯模拟训练完成复杂舞蹈动作,标志着其运动控制与AI算法的突破性进展。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纳斯指出,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38.4万辆汽车的数据印证了其供应链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正被复制到机器人领域。
人形机器人作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质生产力载体,将对社会产业变革和全球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1.6亿美元。随着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场景中实现商业化应用,不仅提升生产效率,还将在教育和家庭生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期达324亿美元。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关于人形机器人观点,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市场规模可达数万亿美元。黄仁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汽车一样普及,甚至可能超过人类数量。
他指出,尽管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难度大,但随着Transformer大语言模型和基础模型的进步,关键技术“近在眼前”。黄仁勋预计,未来2到3年,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将有明显突破。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